西藏安多县当曲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李开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开智,. 西藏安多县当曲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冶金学报,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摘要:
当曲地区位于藏北赤布张错大断裂相连的断裂带上,与藏北赤布张错南部帮表锑金矿、藏北美多锑矿带属同一构造带。区内地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有多期成矿特点。近年来区内的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文章通过收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当曲矿区的构造、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矿床成因,为区内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 当曲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矿床成因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1.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侏罗世雀莫错组和晚白垩世阿布山组。雀莫错组为一套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泻湖~潮坪相碳酸盐岩。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铁质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及中厚层微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阿布山组为褐色厚层砾岩和紫红色砂砾岩。不整合于雀莫错组之上。

(二)岩浆岩

岩浆岩主要为晚白垩世酸性火山岩~侵入岩,外围为早白垩世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三)构造

矿区断裂和褶皱较为发育,断裂以近东西向为主,次为NE向。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为多期复活型断裂,主要表现为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断层带内蚀变较强,有硅化、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等,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多个矿体沿断裂分布。褶皱构造主要为轴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的苟炮曲向斜。向斜较开阔,地层倾角30-50º,转折端向东仰起。矿体在向斜两翼展布。

2.矿产成因

(一)矿体分布特征

当曲铁矿产于雀莫错组一段中下部,矿体规模总体受层位控制。具有较典型的层控矿床特征。以苟炮曲向斜轴部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位于苟炮曲向斜南翼,走向近EW,长约8Km,宽约20-80m,包括6个矿体,矿体沿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展布。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具断续出露特征。矿体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一般为55-65º。不同矿体的顶、底板岩石不尽一致,有些矿体底板岩石为灰岩,有的为灰绿色钙质粉砂岩,有的又为紫红色粉砂岩。顶板岩石不同矿体也不一致,有灰色钙质泥岩、粉砂岩、灰绿色钙质粉砂岩,有的则为白色石膏,反映矿体并不完全严格受层控制。

北矿带位于苟炮曲向斜北翼,长6km,宽20-70m,沿次级断裂呈近东西向分布。包括5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断续分布。矿体倾角在45-60º。底板岩性不同矿体分别为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石膏层。顶板岩石为灰色微晶灰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二)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其次为镜铁矿。脉石矿物为重晶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石具粒状结构,致密块状。在菱铁矿中,镜铁矿呈细脉状穿插。矿石品位为TFe37.2~53.7%,平均TFe40.5%。P为0.02-0.05%,S为0.08-0.1%。矿石(CaO+MgO)/(SiO2+Al2O3)一般在0.291-10.854,主体属酸性矿石。北矿带位于苟炮曲向斜北翼,长6km,宽20-70m,沿次级断裂呈近东西向分布。包括5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断续分布。矿体倾角在45-60º。底板岩性不同矿体分别为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石膏层。顶板岩石为灰色微晶灰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矿石矿物菱铁矿,次为镜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石类型为菱铁矿,矿石具粒状结构,块状构造。TFe为30-40%,矿体中富铁矿段较高,TFe>45%。

(三)矿床成因探讨

当曲铁矿的成因以往研究认为属沉积型或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主要依据是矿体基本分布在雀莫错组中,且雀莫错组中存在“火山岩”。据现有资料分析,从矿床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总体受雀莫错组控制,与潮坪~泻湖环境有关。矿层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总体受层位控制,表明为沉积型铁矿;以往认为矿体底部存在一套火山岩,而且认为火山活动与后来的铁矿沉积有关,但该“火山岩”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生,属火山~侵入岩组成部分,形成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对铁矿层的改造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并不是形成于铁矿层沉积之前。如按地层产状,钻孔无疑应打到“火山岩”,但实际并未见火山岩,这清楚地反映该“火山岩”非雀莫错组中的夹层,而是雀莫错组沉积后火山—侵出相产物;目前发现的矿体均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关系,界限极为清楚,矿体倾角总体大于地层倾角。不同矿体的顶、底板岩性差别较大,这些特征表明矿体并非严格受层位控制,具有热液矿体的特征;矿体中常见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岩等围岩的残留体,且岩石普遍具有硅化、黄铁矿化等,并有菱铁矿细脉穿插,菱铁矿中还见有镜铁矿脉体穿插。另外在矿床外围的断裂及其花岗斑岩接触带多见有热液型镜铁矿化,表明晚白垩世火山~侵入期后热液对当曲铁矿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是形成富铁矿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初步当曲铁矿应为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参考文献

[1]潘桂棠,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2009,36(01):1-16+255+17-28.

[2]瓮纪昌,李战明,杨志强,李文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一种新的矿床类型[J].地质通报,2006(04):502-505.

[3]季绍新,王文斌,邢文臣,王润华.福建德化阳山铁矿的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造作用[J].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2(02):64-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