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促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帮助患者恢复心肌供血,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其运动耐力会明显下降,随之心绞痛等一些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会增加,对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1]。心脏康复是临床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部分,所以,加强对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十分重要[2]。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从多方面给予患者康复指导,促进身体恢复[3]。为此,本文中针对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0.74±4.43)岁。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0.03±4.66)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主动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手术过程、治疗重要性等,术后适当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立即开展对症处理,同时,指导患者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入量,确保机体营养充足,叮嘱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1.2.2实验组:
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内容为:(1)护理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实际评估结果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2)健康宣教:应用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PCI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等,重点说明早期心脏康复的意义与重要性,讲解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恢复的影响。(3)心理护理:与患者展开有效的沟通,并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应用适当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并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邀请术后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向患者分享治疗经验,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运动干预:术后第1天,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被动四肢运动,其中包括膝关节屈伸、肘关节等活动,每次10分钟,每天1-2次,并鼓励患者自主更换体位、翻身,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餐训练;在术后第2天,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坐起,主动进行四肢关节活动,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患者可以自行完成进餐、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术后第3天患者可在床边坐5分钟,如果无明显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可以在床边站立,每次5-10分钟;术后第4天可以协助患者扶墙缓慢行走,在室内步行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术后第5天,可指导患者在病区走廊内行走,每次100-200m,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每次10分钟;术后第7天,协助患者到室外行走,并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15分钟,在训练过程中用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身体不感疲惫为宜。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心功能指标;②对比6min步行距离;③对比生活质量评分;④对比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23.0的版本,计数型的指标用例(n\%)表示,计量型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P<0.05,表示有差异性。
2. 结果
2.1对比心功能指标
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LA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心功能指标(x̄±s)2.2对比6min步行距离
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远,P<0.05,见表2。
表2:对比6min步行距离(x̄±s;m)2.3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对比生活质量评分(x̄±s;分)2.4对比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对比护理满意度(n/%;例)3.讨论
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主要优点为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在术后患者仍会出现冠状动脉缺血、狭窄风险,影响到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4]。常规护理模式当中认为,PCI患者在术后不建议进行早期运动通常是以绝对卧床为主,来减轻心脏的负担,并没有规范的早期心脏康复对策[5]。
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PIC术后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需求,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到疾病与心脏康复的相关知识,激发患者治疗依从性,在心脏康复当中规范患者的生活行为[6]。术后早期开展床上主动、被动训练,并合理调整体位,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背部肌肉疲劳症状,通过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当中纤溶酶的活性,帮助患者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促使冠状血管阻力下降,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能避免动脉硬化与血栓的形成,加速心功能恢复效果,在运动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把握运动量,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力、耐受力,在运动当中患者还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维持身体健康状态[7-8]。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运动耐力,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艳,陈霞.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配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1):157-159.
[2]于小香,赵艳芳.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2):244-249.
[3]陈芳玲,崔英姿,曾四英,等.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2):175-179.
[4]叶诚栋,张伟彬,林朝霞.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外医疗,2023,42(14):162-165.
[5]闫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耐力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4):465-467.
[6]左柳,林素清,黄炫生,等.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在急诊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20-22.
[7]谷雨擎,朱丽丽,李庆印,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02-508.
[8]刘广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0):383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