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西传统绘画对空间的营造
人们从古一直钟爱对空间的探索,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空间是存在于经验外必然的先天表象、纯粹直观,空间只有观念性,没有客观实在性。绘画空间意识的构成,便是来自于对视觉、触觉、听觉的提炼和总结。其间,空间的意识跟随历史的发展也不断深化更新。
传统西方的艺术空间发展可以分为为三个阶段:①那从扑朔迷离的史前时期至黑暗封建的中世纪,自由人文的文艺复兴到缅怀传统的新古典主义,使用了严谨、明晰、精确的科学技法,真实再现了空间的永恒、和谐与理性;②现代艺术置换了三维空间与平面之间的矛盾,抓住具体解体后的某个元素,并将其延伸,最终表达为“内在的需要”而醉心于点、线、面、色的抽象语言。③后现代艺术空间以其解构、批判、异化、易逝性以及相对性质疑着一切事物。
而中国绘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几何透视的表现,也不是光影的烘托,而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中国山水画遵循“计白当黑”、“散点透视”这些均衡和稳定的章法,表达经典意味和典雅格调的审美情趣,括性、规范性和典雅风格的体系。《淮南子》的《天文训》首段说:“......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中国画的对象是宇宙虚霩合而为一的生生之气,因此中国画对于空间和生命的态度不是与其抗衡,而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
艺术从数千年来的脉络自史前时期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那些留存下的万千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了历史的“插画”,其绘画空间的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下滚滚向前。
二、 视觉的造境:多元的空间演绎
(一)意象取景
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意象理论,这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意”“象”结合,开辟了“意象”学说。“意”指的是创作者主观的、抽象化的意思,“象”则起源于老庄的“尚象”思想,《老子》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作为“大道”的精神本体,而“象”的概念则更偏于有形之物,是经过精神意念处理的客观存在。比如陈志勇《绯红树》的某一图画将戴着头罩的人物放置在一个搁浅于海岸的漂流瓶里,暗示着她处在孤独和绝望之中。还有那条漂浮在街道的眼中流着泪、浑身散发着腐臭气息的大鱼,渗透着超现实主义的内容意味。在某种程度上,意象更多是作为一种渲染氛围、唤醒情感的工具,被作者用于间接表达内心深处情感。
(二)格局架构
插画作品的空间演绎,不仅要考虑到“意象”的选取,塑造人物的内心感受,还要注意故事情节和页面安排彼此的连贯性和节奏性,达到“转场—新视阈—自由的感受力”的结构。在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中,他运用多种电影语言,使镜头不断地从不同角度拉近—拉远、俯瞰—仰视,由此观看者的视域也跟着镜头角度的变化而起伏变化,使作品具有身临其境般的视觉感受。威斯纳也善于运用版面,在跨页或单独的页面上,运用类似漫画的方框分割,画出大小,宽窄不同的画面,突出侧重,形成故事进行的节奏。跨页是插画常用的手法,将两个版面连成一幅画以突出画面或表现较宽阔的背景。大卫·香农在《大卫,不可以》中大量使用跨页,并有着允执其中的效果。他以跨页来表现巨大的场景,或近距离的特写,如那个张大的嘴巴,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格局构架在绘本中的巧妙组合叠加为绘本开拓了一个更为微观细致的意义空间。
三、 插画的未来空间图景
(一)多维度的组合与交叉
现代绘本在给人呈现二维空间视觉感受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三维空间的触觉感受。以立体书的形式再设计的绘本《解忧杂货店pop-up》,设计师运用300多个立体插画部件,让13个电影场景跃然于书本之上,加入拉、动、折叠、旋转、折页等动态表现形式,画面空间突破纸面立体延伸,显得生动有趣。当你打开时,仿佛置身于奇幻的立体杂货店中,冲击着你的视觉空间感。当你打开时,仿佛置身于奇幻的立体杂货店中,冲击着你的视觉空间感。除此之外,《小王子》《达芬奇的一生》《淘气的维多利亚》《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等一系列立体绘本也都被富于了想象力。插画立体绘本中的三维空间以其延伸、交叠、以丰富多变的姿态展现于读者面前,具有独特魅力。
(二)多媒介的集合与互动
现代插画应用领域很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插画设计师的创造革新,插画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当下的插画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纸张之上,它的自由度让它与其他领域不断融合,与其他门类的综合应用正成为当下插画的新趋势。
与传统插画表达艺术的文学性、诗性所不同,当代利用媒体为载体的动态插画,其媒介混合的方式更为复杂,包括脚本、动态图像、声音与音乐。当代图像理论家米歇尔说:“媒介始终是感觉和符号因素的混合,而所谓的‘视觉媒介’都是混合和杂交的构型,把声音、文本和形象结合起来。”《Yamasuki Yamazaki》《尤利西斯的幸福》等作品有一个很普遍的特征,就是大量的靠变形的方法形成视觉隐转喻的修辞。动态插画较传统插画有着时间空间的优势,图像可以不受时空的约束,可通观于叙事性时序的描写,通过科技媒介在空间中创造了新的视阈,打破了观赏者以往以语言逻辑认知的旧格局。
Computer Graphics插画,简称CG技术,是一种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呈现美术创作艺术的技术,应用这样的技术来绘制图形,能构建出一种不受现实三维空间约束的视觉奇观。把这样的视觉奇观与美术创作技巧融合起来,就能绘画出独特新颖、风格迥异、具有绚烂视觉效果的插画。日本宫崎骏《龙猫》作品中,画面大量运用CG插画场景,到处是充满着农村田园的清新气息。另外英国艺术家组合Gilbert & George的《Intellectual Depression》以及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Mr.DOB》一系列作品也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和绘制出来的插画。
结语
在媒介形态与观看方式变化的当代,运用审美意象思维,融入自身感受,根据绘图的构图与情景需求,融入当代特色文化、科技背景,提炼形象,同时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插画作品的空间演绎,不仅要考虑到意象的选取,塑造人物的内心感受,还要注意故事节奏和页面安排彼此的连贯性,来引起视觉的聚焦。未来的插画空间也呈现多维度形式发展,插画的多媒介集合表现形式可能也是常态。本文试图从插画的形式语言角度,记录和展示了多元化的插画空间造境的构建,以此为创作者拓宽思路、改变观念和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
【2】[期刊]动态插画的诗性叙事 —数字媒体艺术家个体情感表达,孙梦灿《美术大观》,2019.03
【3】李浴.中国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