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概念视角下插画艺术的跨界形式研究
许可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许可,. “蒙太奇”概念视角下插画艺术的跨界形式研究[J]. 当代艺术,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摘要:
插画作为实用性的美术,在艺术的时代进程中不断跟进着自身的独立的艺术语言。从绘画长河中分离出来的插画,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图像的渴求,插画的生活感与感染力已渗透到方方面面。而插画的跨界变革体现在概念、载体、呈现方式等多元的方向,本文试图通过“蒙太奇”这一手法,从过去到当下再展望,探究插画的时代产物以及跨界形式。
关键词: 插画;时代特征;跨界变革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一、插画的“表现蒙太奇”——作为时代特征的“插画艺术”

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一种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以表现某种感情、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本文使用表现蒙太奇是想借此来作为和插画时代的联系。在数个世纪的发展中,承载着不同的知识和信息的插画,随着时代变迁形成了鲜明多样的时代特征。

情报时代使得插画图像从原本的点亮文字的陪衬地位到现在的突出主题思想以及感染力的特定地位,同时也经历了形式语言审美方式的不同阶段。

插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系统之时,从用来叙事亦或是表达情感的洞穴壁画以及岩画中寻到了图像的最早痕迹。欧洲的中世纪的手抄本,在文字周围的点睛之笔都是各式各样的怪诞灵魂插图,大多受宗教影响出现在手稿里。这一时期的插画题材除宗教外,对理想的追逐、魔性与怪诞、骑士与女士的爱情故事也存在。之后,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印刷工艺的出现及兴起,带动了发行了出版物,报刊、图书的变迁使得插图逐渐常见。到了19、20世纪,“插图的黄金时代”也随之而来,出版商和插画家逐步意识到,插画可以在纸媒中带去推广和知名度,杂志出版业在这段时间不断前进。电影艺术的出现,使插画的形式发生了转变,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读变为可读可看。图像的直观性是插画艺术的主要特征,波普艺术对于现代插画的影响和启发不容小觑。将波普艺术推向高潮的安迪沃霍尔对于图像符号是极为敏感的,《玛丽莲梦露》运用重复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拼贴艺术不同的是直接采取图像作为创作主体,《可口可乐瓶》以及《坎贝尔浓汤罐头》也是以同样重复排列的方式表达着视觉冲击和形式感,而不在单一物体的形象本身。《疯狂杂志》的封面运用了幽默的表现方式,使得封面上的插图变得有温度有态度。诺曼诺克威尔《自由小姐》的形象体现了当时的美国精神,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被推到前面来。 

二、插画的“叙事蒙太奇”——为传统和当下的“视觉文字”

文本信息作为重要的一环而存在。这种特定的文本信息在插画中表现为插画画面和文字的一种互动游戏,它将文字的一切联想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它所表达的不仅是生活更多高于生活,随着社会发展插画进一步成为传统和当下的“视觉文字”存在,将文字信息以图像形式进行叙事。

插画着重表现的是事物发展的情节,向客体传送必要信息。事物发展所处的场景也是需要重点加以修饰和排布的,内部各个元素的相互联系和一些趣味性的想法都是文字所无法达到的。

不得不提法国插图大家古斯塔夫·多雷,他所运用的语言形式极其写实。他的代表作《失乐园》、《圣经》等都细腻呈现了文字中的场景,连接了读者与这些作品所构架的宏大幻想世界的桥梁。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启示录》以德国战争的黑暗和恐惧为背景而创作的,他将一个个形象作比喻,借圣经题材赋予作品一种与人生的种种作斗争的志气。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他们都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来描绘文字描述的场景,做到尽量的还原并加以想象。插图与文字还是有一定的一致性的。

在插画家罗杰·米罗看来,“插图”在讲述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是艺术家对作品的认知和思辨,同时却又是极其自由的形式。《羽毛》这一作品中放置了一头或犀牛或怪兽的形象,艺术家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个形象并不局限于是一庞大的猛兽,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其独到的见解,使得客体在观看时候有不同感受和想法。所以插画所做的也不完全是讲好一个故事,更多的在于如何把控客体欣赏他所见的作品的一个形式。

三、插画的“抒情蒙太奇”——超越时空的情景“拟态”

“拟态”本意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本文借用拟态一词是想表达插画对于一些抽象内容进行“拟”的形式化,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直观感受。而“态”更多表达为作品的情景氛围。

插画中许多奇特的造型承载着作者的表达意图。比亚兹莱的《海伦的化妆室》就是这样的例子,空间虽狭小密闭,但他置入形象和素材,主要是运用线条这一形式语言去装饰的同时也抒发情绪。线条的节奏疏密表现出了一种奢侈放纵,优美的线条反而藏着无尽的深渊之感。

很多时候,插画展现的世界是虚幻的、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图像与符号在特定作品中也能有特定象征含义和意义,超现实主义的插画作品很多体现着这样的特色。超现实主义的插画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例如杜桑凯利《大鼻子情圣》中,作者特意夸大了鼻子的造型,运用具体的形象、日常的元素,怪异荒诞的形象构建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虚幻境象。再如他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一书中绘制的扑克牌的插图,看似没有章法的扑克牌的排列实则有着丰富的层次和空间感,他以自己的感觉将故事的精髓融入插图情景中展现出来。

插图在注重对意象展现的同时,也注意到情与景的共同造就。艺术手法常运用借喻、比拟、象征对所呈现的事实进行一个伏笔,氛围多天真烂漫与天马行空,往往超越时空的范围,让人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无尽体会。

四、插画的“隐喻蒙太奇”:当代集体的观念“环衬”

“环衬”是“连环衬页”的简称。衬页的一种形式,指一张较厚的纸对折成双页的衬页,可以和内封连环在一起。本文借环衬一词表达插画的漫长发展到现在,插画作为一种视觉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映射以及对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联系

插画与其他门类的交流也是具有多样性的。插画和动画之间又是一个相互的关系,插画中的情节内容常常被改编为动画,而动画也会有一些手稿、纸媒等。但是绘画和插画的故事性以及寓意都是创作的基础。阿达导演的中国的传统动画《三个和尚》的画面也是插画的形式,以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参考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融合民族风格却表达了深刻的道理。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也与动画形式有所关联。它的连环画运用流畅轻松的黑白线条绘制了一个天真的孩童形象,从人物的服饰到画面都十分朴素干净,用动画的形式将故事讲述完整的同时鞭挞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冷酷残忍,却又反向赞扬歌颂了在逆境中仍然积极坚强的“三毛精神”。

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在中国传统插画中也有所体现。不断发展的科技和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使得传统插画求新求变,走向了今天的多元化。

五、结语:

读图时代的影响之下,插画的欣赏价值及所有的社会功能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也有相对作用。插画的篇幅并不影响其简单抽象的表现力、内容题材中的形象美所带来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到现当代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同样适用在插画上,创新仍是当今插画语言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吴筱燕.走进美国插画黄金时代.[J].海外视窗2007 

[2]颜彦.古籍中图像空间叙事的表现方式和意义——《水浒传》插图“酒肆空间”的多向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

[3]马丽娜.分析诺曼·洛克威尔插画中的情感语言[J].艺术科技,

 [4]苏珊朗格 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