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纵观近年来社会热议话题,与土地有关的征收及补偿问题绝对是其中的热点,土地征收及补偿标准不统一、拆迁方及土地拥有者矛盾频发、拆迁案件数量多、拆迁诉求多、矛盾纠纷处理周期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司法制度的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19年对原有的《中华人民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订,对土地的征收和补偿工作做出了新的规定,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细则等提升应对该类问题的能力,为土地的征收和补偿保驾护航,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新土地管理法征收补偿制度变化简析
1. 对土地的征收及补偿程度作出了调整
一直以来,土地征收及补偿都是一项由多个行政主体共同参与,多阶段、多步骤、多程序的工作。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必须先由基层政府制定“一书四方案”,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再经过土地所有权登记、丈量、公示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方能真正实行,但在实行过程中会因沟通不及时,百姓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等问题滋生各种矛盾、冲突。而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对该项工作的程序作出了重大调整,如:增加了土地征收与公告制度、土地征收及补偿方案的听证、将征收及补偿方案,拆迁安置协议的签订等工作提前等,特别是改变了征收及补偿工作的执行主体,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在该项工作中义务主体的身份,且在签订征收及补偿协议时不再由地方政府出具不规范的文本合同,而是使用由省一级政府指定的示范文本。
2. 明确了土地征收适用范围的限定
在修订前的《土地管理法》中提到,当遇到关乎公众利益的问题时,地方政府可以依法征收、征用土地并给予土地所有人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该条款中却并未就“公共利益”一词做出解释,相关工作人员与群众对该条款解读的错误使得土地征收及补偿工作中双方矛盾频发,而在2019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此条款中提及的“公共利益”一词做出了明确解释:涵盖军事、外交及由政府出面组织的共同基础设施建设,亦或者是扶贫搬迁及保障性安置工程等都属于公共利益的范围,这使得双方因此类问题发生矛盾的现象大大减少,避免了成片建设需要用地被纳入“公共利益”的可能,与此同时,新《土地管理法》还就成片开发建设用地中引入了民主参与机制,进一步地限制了“公共利益”概念的泛化,避免了征收权的滥用。
3. 指出了补偿安置方案及其异议救济途径变化
在2019年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不再就征收及补偿的拟定、批准、公告、实施等工作区分责任主体,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在该类工作中的责任划分,尤其全权复杂公告、组织听证、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工作,且要求其在开展该工作前必须做好社会风险评估及土地现状调查工作。而对被征收和补偿对象来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也使其也拥有了向上反馈和抗辩的权力,其中明确地指出了异议反馈渠道,即听证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共面性、合理性、公平性及可行性。
4. 确立了更为公平的补偿原则,提高了征收补偿标准
在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就土地征程及补偿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首先,是在补偿原则之上,要保证征收补偿及时、足额的支付,保证在补偿后土地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不得低于其原有的生活水平,且该补偿要考虑其今后长远的生活。其次,在补偿安置上,除了要给予土地的安置补偿外,同样要就其地面上的附着物、如:房屋、青苗等进行补偿,且补偿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土地性质,更要考虑产值、区位、供求关系、人口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保障补偿的合理性。
二、司法应对措施
1. 明确了土地征收及补偿工作中可诉的行政行为、行政诉求,及补偿方式作为一种设计多个主体的行政行为,土地征收和补偿工作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评判也成为影响我国司法体系建设的关键,在旧的《土地管理法》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行政行为及诉求划定,且在解决这些行为及诉求时缺少明确标准,无法做到精准化解,而在2019年新修行的《土地管理法》中,已经明确市县两级政府为土地征收及安置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其全权负责公告、听证等工作。因此,当双方再次就此类问题发生矛盾时,行政行为的判定及行政诉求的确定就会变得更加明确。
2. 补偿安置方案可诉性应发生改变
在旧的《土地管理法》中,并未对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方案及批准行为道德救济渠道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定,该项工作会随着时代及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反复变动,这使得征收方和土地所有人之间矛盾频发,而在新法背景下,市县两级政府拥有决定权,不需要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因而土地补偿及安置方案的可诉性不再需要进行讨论,当土地所有人不同意两级政府制定的补偿及安置方案时,可以拒绝签字,并要求进行行政复议。
3. 补偿安置纠纷诉讼请求类型化及其裁判方式有所变化
在旧法中,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是一个整体,而在新法中,对其做出了明确区分,当土地所有人对土地征收行为无异议,但对土地补偿及安置方案、强制拆除地面附属设施以及责令交地等行政行为存在抗辩问题时,则可以就该类问题提起诉讼,这是新《土地管理法》中一项重要的司法应对改革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对土地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法律越发完善,为了推动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作为相关行政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中有关土地征收及补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
[1]耿宝建、殷勤:制度变迁:预征补协议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引入[J]法律适用.2019(07):23.
[2]程雪阳.《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J].2019(05):7.
[3]朱建晓.公益性房屋征收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J]法治.20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