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属于常见的疾病,患者的病程时间普遍较长,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可以进行病情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往往具有恐惧情绪,并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护理依从性低,在消极的状态中患者的病情改善也较为缓慢,甚至出现恶性循环【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对患者实施帮助,感受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5-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36±4.62)岁。从病情上看,临床症状多有咳血、咳痰以及发热的症状。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体征观察和用药管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血糖和心率指标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用药实施指导,确保医嘱用药;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基础护理之后对患者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情绪低落、紧张或者焦虑明显的患者,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还是对治疗技术、手段的不信任,以及存在其他方面的顾虑等。而在健康知识的讲解中要有侧重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病情分析。除此之外,需要告知患者的病情产生机制、治疗策略,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并以成功的治疗案例给予患者鼓励【2】。最后,可以加强健康饮食的指导,保障营养均衡,这也是改善生活的重要方面,能够舒缓不良情绪。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一方面是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分析,采用SDS和SAS量表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的讨论,即采用GQOL-74量表进行分析。最后,则是调查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做以对比,并能认识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异性,这对指导日后感染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实验在在满意率上使用计数统计,在情绪变化和生活质量上为计量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得分分别为(28.4±1.6)分和(29.6±2.3)分,对照组为(33.2±2.7)分和(3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上,观察组为(70.3±3.9)分,对照组则为(65.1±3.8)分,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成果更好。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比分析(x±s,分)
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1%(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2%(33/3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3 讨论
肺结核疾病具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多有情绪低落的反馈,对自身的治疗缺乏信心,并导致临床工作的开展缺乏配合性。故而,我们认识到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必须传输正确的疾病治疗观念,以及疾病基础知识,能够敞开心扉的与医护人员交流内心的疑惑和忧虑,推动治疗进程。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做好肺结核医学常识的学习,充电,能够应用最新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说明【3】。其次,要激励患者勇于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逐步改善病情。本次实验结果也给予了良好的反馈。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讲模式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疾病的改善治疗。
参考文献
[1]芦颖. 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需求的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29-130.
[2]孙凤杰. 心理护理在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20-121.
[3]杨双梅. 初治肺结核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12,4(03):250-25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都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