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可视性好等优点[1]。但是,消化内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内镜检查并发症、内镜检查后感染等,这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医疗费用的负担[2]。因此,如何提高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降低内镜检查的风险,是消化内镜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为辅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如手卫生、消毒隔离、环境清洁、废物处理等,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3]。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56.3±8.7)岁,性别为男性52例,女性48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55.8±9.2)岁,性别为男性51例,女性4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包括:(1)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情同意、身体状况评估、器械和药物准备。(2)内镜检查中,按医嘱执行内镜检查,协助医生、观察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3)内镜检查后,将患者送至恢复室,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恢复情况、给予护理措施、指导饮食、活动、用药、出院时让患者填写满意度问卷。
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除了执行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外,还包括:(1)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如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是否有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2)内镜检查中,对内镜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按照消毒流程,使用高效消毒液,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对内镜进行清洗、浸泡、冲洗、干燥等步骤,每次使用后更换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密封包装,存放于专用的内镜柜中,定期进行内镜培养,监测内镜的微生物污染情况。(3)内镜检查后,对消化内镜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次氯酸钠等,对消化内镜室的地面、墙壁、门窗、桌椅、柜子等进行擦拭,对消化内镜室的空气进行紫外线照射,每天进行至少两次的终末消毒。(4)对消化内镜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的考核和评估,对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整改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满意度、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检查后感染发生率、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内镜检查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内镜检查满意度问卷,包括服务态度、检查环境、检查过程、检查结果、检查费用等方面,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5分制评分,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内镜检查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按照内镜检查并发症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和记录。内镜检查后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等,按照内镜检查后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和记录。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为患者从内镜检查结束到出院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满意度与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比较
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满意度和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满意度、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检查后感染发生率、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比较(x̄±s,分或%或h)2.2 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与内镜检查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患者的内镜检查并发症和内镜检查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并发症和内镜检查后感染的具体情况比较(%)3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照观察,比较了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患者的内镜检查满意度、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检查后感染发生率、内镜检查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降低内镜检查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综合为辅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如手卫生、消毒隔离、环境清洁、废物处理等,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在消化内镜室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患者、内镜、消化内镜室、医护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内镜检查前后的感染,减少内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和费用,提高医疗效率和效益。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未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内镜检查的因素,如患者的心理状态、合并症、药物使用等,未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进行客观的评价等。因此,今后还需要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控制干扰因素,完善评价指标,进一步验证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传建.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6):133-135.
[2] 马卫平,来宇旭,李悦,等.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2022(13).
[3] 洪海珠,林凤,陈连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 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