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思源 薛伟强 董思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思源 薛伟强 董思聪,.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摘要:
水利工程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形式,是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基本用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体系不同部分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分析影响产生的具体作用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优化和改进,是相关研究和建设活动需要重视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基金资助: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电、灌溉等多个领域,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但是,在水利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由于项目影响范围广,如果方案不合理,就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是为了有效控制水资源,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重新规划地下水量的合理使用及分配方式,以充分满足目前中国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逐渐突出。生态环境是自然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社会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如果这种破坏太严重,还将可能对人们的健康生存构成威胁。水利工程对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行业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水利工程密不可分,这也导致了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1可续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与制度

水利工程虽然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性设施,有利于合理优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分配,但对生态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生态环境防治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充分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提升中国的生态环境防治与保护的质量。例如,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惩戒、奖励力度,对一些违背了施工原则、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施工活动行为给予处罚。同时,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环评工作中,针对其实际影响、潜在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完善环评内容与标准,体现环评的重要性。

2.2提高对水利工程每个环节的管理

水利工程在申请立项后,依据法律法规在项目开工前需要进行编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分别论证分析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时是否严重加剧土壤流失。这两个前期评价报告,能对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指导与建议。在此基础上,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应该更加注意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特别重视对周边土壤质量、地下水体、土壤结构、大气、噪声等多项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测,动态地监测施工期间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调整。必要时根据生态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的方案,对所有的施工环节都进行了合理的控制,严格地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范来做好施工和操作,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3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协同作业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参建单位的协同工作水平同样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产生重要影响,但这方面工作也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体系中,应当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构建与各利益相关方相关的协同工作机制,强化不同业务流程衔接的接口管理,确保各个接口能够高效运行。在协同作业过程中,应当坚持资源匹配原则,对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此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协同作业实效,避免出现由管理和对接不畅导致的施工管理问题,推动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并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因素,多数评价指标都与施工管理具有直接的关系。在施工管理体系中,应当包含如下方面内容:一是环境保护目标及对应的控制指标,明确指标具体落实和实现路径,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应用,要尽量利用新型技术,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确保工程施工整体能够满足环保法律法规和设计方案要求;二是要能够明确工程建设各个参建单位和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持续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中的不足,确保环保目标的达成;三是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动态化监测体系,采用全过程管理方案,并建立与方案要求相一致的激励措施,提升参建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平;四是要构建完善的监理机制,实现对施工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与审核,确保环保建设方案落实到位。

2.5强化预防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以区域河流为载体进行的,其建设能改变区域河流的基本形态,那么选址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选址能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水利工程正式建设前,要对区域环境进行评估,以实现选址的合理性,进而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必须要对工程建设前、中、后进行影响评价,并制定相关的强制性措施,目的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构建合理的预防措施。

2.6治理的理念

“人—水—生态”和谐。“人”是“以人为本”,“水”是“以水为重”,“生态”是“以生态为先”。“人”与“水”和谐发展,人理解水,水富裕人;“水”与“生态”相互促进改善,水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提供生命元素和栖息空间,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净化美化;“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人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养育人[1]

2.7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切实、深入地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做为总的指导思路,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认真遵循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生态资源的原则,拟定科学、高效的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科学处理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经济稳健发展;切实强化水资源节约意识,重视水资源环境治理工作,切实保证水生态的稳定,让水生态空间、水资源空间得到扩展,同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保证生态水利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绿色、环保。高度重视保护水生态,第一时间修复水生态问题,切实提升水生态服务供给能力,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力争为人们的生活、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人们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2]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作用有发电、抗洪、航道、排水等,同时,水利工程还要保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二者有机结合,让水体质量得到改善。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从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积极强化生态理念、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条文等措施着手,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切实提升水资源环境的约束性,让河流生态功能尽量不受损害,合理把握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亲密性,力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3]

参考文献:

[1]张海涛.生态水利工程的若干思考[J].城市住宅,2021,28(S1):335-336.

[2]王英丽.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在坪山河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2):130-132.DOI:10.16317/j.cnki.12-1377/x.2021.12.042.

[3]刘丹,陈修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1,7(20):165-166.DOI:10.19301/j.cnki.zncs.2021.20.0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