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徐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斓,.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J]. 中国土壤,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摘要: 通过本文系统构建了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的框架,着重强调了这一体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方面的至关重要性。通过对监测指标选择、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与技术的详细探讨,以及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我们深入剖析了如何全面评估土壤环境的状况和潜在风险,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一. 引言

土壤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来保护土壤环境。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准确评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一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可为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 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 监测指标选择

1. 1土壤污染物种类:在监测指标选择中,需考虑到土壤可能受到的各种污染物影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等是常见的污染物种类,其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

1.2. 监测指标标准: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依据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确定监测指标及其监测方法。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对污染物浓度的限值要求,还包括取样、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规范。

2. 监测点布设

2.1. 区域划分:考虑到土壤环境在不同地域可能存在的差异性,需要对监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这一划分可以基于地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集度等因素进行,以保证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2.2 监测点选取:在确定监测点位时,需要考虑到土壤类型、潜在污染源分布、人类活动密集度等因素。合理的监测点选取可以有效反映该区域土壤环境的整体情况,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3. 监测方法与技术

3.1. 野外取样:野外取样是土壤监测的首要步骤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标准化取样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3.2. 实验室分析:在取得野外样品后,需要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具体的监测数据。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可以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和定量分析,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 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 1风险评估指标选取:在构建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物的性质、暴露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污染物浓度、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毒性等级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选取,可以全面评估土壤环境的风险状况。

1. 2.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建立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型是进行定量评估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模型包括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环境模型模拟方法等。这些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土壤环境风险进行定量化评估,为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

2.1. 风险评估软件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技术,可以构建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的空间分布模型。这些软件工具可以将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绘制土壤污染分布图、潜在风险区域图等,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空间信息支持。

2.2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在得到风险评估结果后,需要结合地质地貌、土地利用、水文地理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深入理解土壤环境风险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 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应用与管理

1. 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

1.1 数据收集与存储: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是有效管理监测数据的基础。这需要包括建立数据收集网络,确保各监测点位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录入;同时,建立规范的数据存储体系,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备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1.2. 信息共享与发布: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众开放和发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这种信息共享可以通过政府官方网站、专门的环境保护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透明公开。

2. 风险管控与应急响应

2.1.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是保护土壤环境的关键步骤。这些措施包括土壤修复、污染源治理、环境管理措施等。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3.2.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突发土壤环境事件的关键。这包括建立应急响应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提前准备应急资源等。当出现土壤环境突发事件时,可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应急响应机制还应包括信息发布和应对指南,以指导公众和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发生时的行动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应用与管理,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测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同时,科学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还能够提升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五.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包括更高效、更精准的监测方法的应用,以及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为未来世代创造更清洁、更健康的土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嵇囡囡. 基于用地类型的土壤风险评估及分级方法研究[D].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20.

2 孙一鸣,刘华,何方,等. 河北省典型产业园区水、大气、土壤、生态立体监测-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集成及示范[Z]. 衡水凯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22.

3 应蓉蓉,段光明,林玉锁. 如何构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C].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基准/标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86-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