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对土壤条件造成影响,还会对水库工程以及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旦土壤条件降低,便会对农业生产效益形成一定的制约,致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受限。可见,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当前,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形成了多种技术手段,被称之为水土保持技术,除在水土流失控制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也较为突出。现就其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一、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
水土流失属于典型的环境问题,此类问题的引发也标志着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较少,难以起到保护土壤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农业方面、河流方面和水质方面。农业影响表现为,由于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土壤条件变差,耕地的种植条件和种植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产量不高的问题;河流影响表现为,河流和胡泊出现拥堵的问题,经过系统调查可知,大部分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的河流和胡泊均会产生拥堵的现象,甚至部分河流产生干涸的问题,这便会对水库工程的运行造成极大影响,极少数会由于河流干涸,被迫停运;水质影响表现为,在泥沙中积存大量有害物质,导致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水环境。如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类肥料和农药在进入河流后便会产生河流污染的问题。
二、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1、耕种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力倡导农业改革,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但由于传统的耕种理念和耕种方式影响较为深远,相关的农户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耕作方式的改变与升级,还是采取原有的耕种方式,致使对水土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较为单一的耕作方式也会使土壤养分降低,影响耕地的保墒能力。此外,农户在开展耕种活动时,并未进行水土资源保护,这必定会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
2、传统放牧模式的影响
畜牧业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放牧模式依旧存在,过度的放牧,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发生。虽然当前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在此之前也实施过一些水土保护措施。但是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不科学的放牧模式,严重阻碍了当前人们环境保护的效率,很难发挥环境保护的实效性。
3、水土保护手段相对滞后
由于人们的环保观念较差,在开展各类活动时,并未深彻落实环保理念,同时也没有对水土流失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致使水土保护工作的开展效率偏低。此外,相关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导致水土保护工作的实效性难以保障,这也是影响水土保护工作的关键性因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土保护水平一直难以提升,这无疑会制约水土资源保护工作的进程。
三、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1、构建相对完善的治理制度
在开展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小流域治理相关机制,利用完善的制度作为小流域治理的保障基础。明确建设方、治理方、保护方之间的责权关系,不断增强小流域治理的服务观念,提升小流域治理工作的服务质量。积极将行政手段以及市场手段融入到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切实权衡不同利益方之间的责权,不断优化多方面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策略。针对不同流域所管辖的政府部门,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利用缴纳水土保养补偿费用的手段,将水土“养活”。将责权明确到政府部门身上,针对滥砍滥伐、不科学放牧、地貌破坏等现象进行惩治,将经济与政治手段融人到小流域治理模式中。
2、消能池的合理设置
消能池是目前来讲,较为高效的小流域治理方法,在暴雨过后和山洪爆发时的水土流失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小流域的治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暴雨和山洪爆发对水土资源的不利影响,通过在特定的区域内建设消能池的方式降低山洪和暴雨的影响。一般而言,需要借助专业的技术推断出暴雨产生的时间,并且依据暴雨影响,对沟道的结构宽度和深度进行合理设计。受到地势的影响,河道中存在多处弯曲,为保障山洪的有效排泄,需要对河道的弯曲度进行适当调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山洪爆发时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保障其泄洪能力,需要结合山洪爆发的形式,对沟道的深度和宽度做出调整。在进行消能池设置时也需要考虑到上述因素,对消能池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观察,对于破损的区域进行适度修整。为更好的发挥消能池的作用,进行消能池设置时,还需对其上下游的齿墙分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工程的入土深度进行合理控制,以免由于深度设置不当,出现透水问题,对消能池的作用形成影响。
3、设置护岸结构
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小流域受到流水冲刷所带来的问题,及时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设置护岸,保障小流域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在设置护岸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小流域的实际情况,针对小流域潮汐、水量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在修筑护岸时,要格外注意搭建护岸的材料,结合小流域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材料,但是不建议用石头修筑。针对上游可以尽可能多的没置一些塘坝和大口径的井,以便于储水。
4、加大森林建设投入
森林资源的覆盖以及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内的水土保持率。这主要是由于树木和植被具有一定的抓地能力,既可起到稳固土层的作用,也可增强土壤内的含水率,发挥了极好的水土保护作用。为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保障小流域的治理水平,应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建设投入。开展植树活动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应该注重植树的时间。针对小流域治理两旁林木治理的最佳时间是雨季,由于不同地区雨季来临的时间有所差异,应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雨季种植林木,以提高林木存活率;其次,在树苗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树木,以便于切实的涵养水源。林木种植的距离不易与小流域较远;最后,林木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按照林木发育的情况进行除草、松土和修剪,保障林木健康生长。
结语:治理水土流失的意义极其重要,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经济效益,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针对小流域水土治理,水土治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保障小流域治理效果。建立健全小流域治理机制,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融入到小流域治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设置消能池,保障护岸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蕊英.六家子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1):19-22.
[2]焦金鱼.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