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李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伟,. 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141.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别血栓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每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脏再发梗死、死亡率(术后1月和术后12月)、术后90min ST段回落和不良心血管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术后1个月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抽吸组心脏再发梗死率与90 min ST 段回落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抽吸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肌供血机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冠脉造影;心肌供血
DOI:10.12721/ccn.2022.157141
基金资助:

急性血栓或痉挛完全阻塞冠脉,导致冠脉流通不畅,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坏死,严重情况下会产生猝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上主要以疏通冠脉为主,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主要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主,虽然此治疗方法打开了阻塞的心外膜血管,但是对心肌灌注水平影响巨大,尤其是会引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1]。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特异性溶栓药物,具有出血少、高效和特异性强的优势[2]。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确认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临床效果,以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认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疾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数量为60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栓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每组各30例。栓抽吸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0:10,平均年龄(58.4±9.2)岁。尿激酶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9,平均年龄(56.5±8.1)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纳入/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结果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实验室检查多种心肌梗死指标上升;伴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

②排除标准:患有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60例患者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均服用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两种药物,接着通过鞘管注入3000U肝素,在行使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增加6000U肝素,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持续对患者追肝素,每小时追加1000U。接着进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根据造影结果确认动脉阻塞情况和具体位置,球囊预扩病变部位,释放支架,若支架贴壁不良则给予球囊后扩使其充分贴壁。给药方式:血栓抽吸组把抽吸导管送到血栓附近,然后进行反复抽吸。尿激酶原组注射20mg重组尿激酶原,注射完成后15分钟内造影一次。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90min ST段回落率,统计心脏再发更死率、术后1月和年的死亡率,以及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不良血管状况有:牙龈出血、尿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等等[3]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全部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以(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栓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死亡率比较

抽吸组术后1个月发生6例死亡,术后1年发生9例死亡;尿激酶原组术后1个月发生1例死亡,术后1年发生2例死亡,死亡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3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死亡率比较[n(%)]

截图1741856536.png

2.2栓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90 min ST 段回落率与心脏再发梗死率比较

抽吸组术后90 min ST 段回落22例,心脏再发梗死8例;尿激酶原组术后90 min ST 段回落28例,心脏再发梗死1例,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3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心脏再发梗死率与90 min ST 段回落率比较[n(%)]

截图1741856547.png

2.3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比较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后,抽吸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尿道出血各1例,尿激酶原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尿道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血管发生率比较,抽吸组6.67%(2/30)小于尿激酶原组13.33%(4/30)。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比较[n(%)]

截图1741856565.png

3讨论

最大化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冠脉造影注射尿激酶原,可以有效溶解血栓位置的纤维蛋白,且溶栓效率极高,在本文研究中得以证实,尿激酶原组的术后1年死亡率明显低于抽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肌供血机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国锋,李建微,高堃, 等.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患者术中血流及内皮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4):412-415.

[2]贾建波.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122-124.

[3]郭自同,刘伟,沈鑫, 等.逆向溶栓联合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年随访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7):902-9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