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 1/3,但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 80%左右。且我国多数井工开采的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依然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对矿山的应急管理与救援调度越来越重视。由于煤矿事故具有的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这就决定应急管理与救援调度必须充分贯彻反应迅速、判断准确、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思想,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损失。但目前大部分煤矿还是采用传统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模式,存在信息沟通困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面对突发事件时将无法保障事故信息的及时传播和响应,进而导致难以控制事态的发展或延误抢救人员的有利时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针对此问题并结合自主设计研发的辅助决策系统平台提出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调度流程优化的思路。通过对应急资源的优化,形成共享程度更高的应急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应急预案的信息化的优化,增强救援调度指挥的时效性、联动性及交互性,提高煤矿的应急管理水平,为决策救援实施提供信息化平台。
1 煤矿应急管理优化
煤矿的应急管理优化是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和改进。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能对事故灾害的处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目的是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整体运作。其次是打破部门间壁垒,增强横向协作。但应急管理是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盲目行动,整个过程应以抢救受害群众、保证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根据此任务并结合应急管理现场要求,将应急管理优化为应急资源管理优化、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优化 2 个类别。
1.1 应急资源管理优化
按照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和实现目的以及各种资源保障能力的大小, 把应急资源管理分为人员管理、机构管理和物资装备管理。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员、机构和物资装备的存储、流转跟踪等基本信息。
当前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应急救援规程和政策还需完善, 传统的直线职能制度,使得应急救援组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井下生产安全事故时,由于应急组织中间管理层次较多,信息纵向传递从抢险员工到指挥中心要经过多个环节,横向不同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比纵向传递过程更为复杂。
煤矿企业按照职能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部门,而每一部门均由主管矿领导及副总工程师层层向下管理,信息流通方式为从一线员工→科室管理人员→主管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矿长,这种逐级传递的方式要经过好几级汇报程序。过多的层级汇报增加了信息传递时间,造成汇报程序复杂,极易产生由于中间层汇报人员的理解偏差而造成汇报内容失真的现象。并且过长的事故灾情汇报过程将直接影响到指挥中心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致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变能力滞后。为了缩短抢险的信息流通过程,强化抢险组织的应变能力,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赢得更多的抢险时间,运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理论优化应急救援系统中关于救援机构管理方式,对提高煤矿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建立在直线职能式组织相关理论和项目式组织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由纵向职能和横向项目两套系统交叉组合得到的一个二维复合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企业能以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的结果,非常适用于时间相对紧迫的复杂工程管理的应用。
3)应急物资装备分类管理优化。
应急物资装备的管理主要针对物的管理,包括救护装备,消防材料等,是事故救援成功的物资保障,必需保障有一定数量,在保质期范围内的救援物资存放在材料库里面,提取物资要有记录并及时补充,过期物资要及时清理同时还具有物流跟踪、派发的管理需求。通过对应急物质装备的管理实现煤矿自身拥有的消防材料和救护队管理的救护装备,此外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分类必须基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需求,保证在功能上满足现场抢险阶段迅速配置装备的需要,在数量上满足现场救援工作的最低要求。
1.2 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
煤矿应急预案信息化的过程首先是对预案进行分类汇总,抽象出预案数据部分和执行流程部分,设计出预案的数据结构模型,将数据部分分类存储于相应的数据库表中。对于预案的执行流程则需要抽象成系统可以识别的执行单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预案执行流程加以优化和信息化再造。
应急预案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过程、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的安排,由于仅依靠纸质文字应急预案管理矿山安全工作其作用还是有限的。针对此问题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设计研发的辅助决策系统平台,对矿山的应急管理信息化进行优化。该模块对应急预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分析预案流程,提炼出应急预案中的数据元,形成应急救援的执行单位。其核心是目标是把纸质预案进行信息化分解,尤其是预案执行流程的信息化分解,迅速、有序地指挥人员、调配物资。煤矿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提升单一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也要优化应急预案体系的内在结构,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信息化的优化管理应建立在对应急预案功能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应急预案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急预案体系也不是越复杂越好,单项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复杂性取决于特定风险的数量。应急救援预案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集团公司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给予协调或启动公司级预案。由于事故类型和事故发生、发展延伸、次生现象的不同,应急预案可以又分为不同类型。可大致分为基本应急预案和特殊风险控制预案。应急预案的启动可分为人工录录和系统自动启动。
2 救援调度指挥流程优化
优化应急救援中救援调度指挥流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调度室的调度职能和应急管理信息监控职能,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其内容包括应急通讯调度、应急物资装备调度和救援执行过程的动态显示。应急通讯管理通过短信、网络、WIFI 无线话务机等多种通讯方式来保障应急通讯的稳定性和可达性,其稳定性对于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执行至关重要;应急物资装备的调度管理应满足不同救援阶段任务对不同类不同规格装备的选择和调度体系的构建,而不是几个设备的简单组合;救援执行过程的动态显示将救援任务的执行情况信息得到较好的呈现并便于调度。
2.1 事故接警响应阶段
当事故发生后,展开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组织工作是减少事故灾害造成损失的一个关键环节。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事故报警、事故接警、事故灾情级别判断、响应级别判断、应急启动、救援执行;事态监控等。其具体步骤如下:
1)事故报警与接警:生产单位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后,判断灾情级别,不属于本级可实施的救援任务应及时将事故灾情基本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接到报警后,按预案规定,通告当天值班领导和其他人员,并要求所有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到达集中地点,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另外,灾区人员应积极开展避灾自救工作,如沿避灾路线撤退,进入避难酮室避灾并等救援人员前来救助。
2)应急响应阶段。应急指挥小组到达现场勘查事故地点具体情况,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汇报,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展开危害程度估算,或及时会同事故专家咨询组成员进行灾情判断,通过对事故的类别、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来分析评估,并判定应急响应级别。
现场指挥小组通知应急调度中心,由应急救援调度信息平台来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执行机制。
3)救援执行阶段:首先是根据预案执行流程,通过手机短息、语音、广播的方式发布事故应急救援信息,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执行小组,多种方式通知该事故涉及的技术人员和救援人员;其次是根据装备物资库存情况,根据救援分工的不同提取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或决定是否请求相关第三方单位提供装备物资和技术人员支援。
4)现场执行阶段。现场救援工作的有效推进有赖于应急救援各个部门、各级应急机构间的通力配合和统一行动。现场救援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对事故地点进行警戒与交通管制;组织救护人员展开救护工作;执行事故抢险工作;及时汇报现场状况并请求专家支持;结合系统调度通信平台进行实时救援信息发布;组织好装备、物资、后勤保障工作。
5)应急事态控制及恢复阶段。在现场救援人员实施救援且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救援工作转而进入到应急恢复阶段,救护人员在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人员的指示下有序撤离,解散现场应急救援临时指挥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清理、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基于应急救援工作整个过程,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同时总结此次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6)事后追究与评估阶段。事故调查报告管理的功能是当事故救援结束后,对事故的调查信息进行录入。在事故评估报告界面中的事故列表中列出事故救援结束但评估报告还没有填写的事故,通过点击所要的事故,就可在下面相应的对话框中录入,主要包括:
2.2 应急装备物资调度需求优化分析
当安全事故发生时, 科学合理的装备物资调度策略是应急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强大推动力。选择恰当的物资装备调度策略就意味着为救援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前对应急资源调度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装备单事故点,或者是单装备多事故点,或者是多装备单事故点。然而事故应急多是针对突发性事故,事故的波及范围很广,这样就造成了事故点不止一个,而且每一个是古典所需要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救援装备物资调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情况往往是多资源多事故点的情况。
2.3 应急指挥网络通讯平台需求优化分析
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系统能以高效快速地启动救援行动,有赖于构建一个数字化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平台,采用国际标准,提供多种接入方式,使得语音、图像、数据在一个整体平台上畅通传输;一键式触发按照应急预案自动发起处理,各项预案措施自动并行处理;并且能够可解决各种复杂通信挑战。
该调度平台有效地对接与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在系统接警、发布通知、信息通讯方面能实现如下功能:自动触发告警灯;自动触发现场的扩音广播系统告警;自动发送事件信息的指令到各级岗位的 IP 调度话机、和井下无线通信的 WIFI话机;自动发送事件短信到预设的手机;自动批量拨打预设手机,播放语音通告;自动发送预设的传真到各级关联单位传真号码;自动发起由调度员主持的应急电话会议;自动触发邀请应急视频会议。
2.4 稳健高效的网络与应急通讯平台
网路及通讯是实现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化的基石,在公司 IP 专网的基础上实现公司内各个煤矿之间内部应急通信调度系统,并实现分级调度,便于公司总部对下属各个煤矿的指挥调度工作。
3 结 论
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调度流程的优化应该以全面性、重点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为基本原则。本文以服务现场、解决现场问题为目标,紧扣应急管理与调度救援流程的主要模块并用信息化手段将其分解、重新优化界定,依托辅助决策平台为救援过程赢得时间。对应急预案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应急预案知识库。通过对煤矿事故应急管理和调度流程的的优化,实现应急事故的合理科学的处置,通过优化应急救援调度,保证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统一调配、有效利用,实现救援调度信息的时效性。根据煤矿应急管理的需要优化应急救援调度流程, 提高应急管理在突发事故或预案演练中的保障能力, 为最终实现应急管理与调度流程的全面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
参考文献:
[1]李爱平,张瑞新,王忠强.煤矿应急资源优化管理与调度监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技术,2009,(4):151-153.
[2]席煜宸.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2009,(1):159-164.
[3]吴寅飞.浅析应急管理体制困境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