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因为新媒体不断涌现,人们的文艺需求日趋多样化,这也让广电文艺编辑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因为广电文艺编辑素质参差不齐,加上行业间存在的彼此模仿,导致文艺类节目品质不足。故而文艺编辑素质培养,已经成为电台、电视台突破行业竞争的有效途径。这其中分析文艺编辑素质组成,用该组成表对每一位文艺编辑进行衡量,也成为最基本的前提工作。
1广电文艺编辑素质组成
第一,政治素养。这一点是电台、电视台必须重视的素养之一,因为传统权威媒体必须要捍卫主流思想,要服务于党和国家。文艺编辑必须要有足够的政治素养才能确保节目具有正能量。尤其是目前多元化思想的并存,更需要重视文艺编辑思想意识,要提升他们掌握思想、引导舆论的能力,确保引导社会公众意识向党和国家不断靠拢[1]。
第二,审美、鉴赏和创新力。广电文艺编辑要有文学艺术审美以及鉴赏力,能够挖掘出有关作品的深邃内涵,并将这种内涵通过创新手法嫁接到广电文艺栏目当中,赋予栏目核心竞争力。
第三,职业操守。广电文艺编辑必须要全面看待自己的职业,认识到它与党和国家的关系、与大众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由心而发,专心致志从事文艺编辑工作,积极地服务社会公众。
2现阶段广电文艺编辑素质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治觉悟有待提高。在新媒体时代受多元思想影响,很多人的政治觉悟都在下降。广电文艺编辑也在所难免。因为政治觉悟低,在工作中会受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进而作用于栏目,让栏目品质下降。
第二,文艺编辑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全国范围内广电文艺栏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照抄、照搬。这和电台、电视台对栏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有关,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广电文艺编辑创新能力不足[2]。
第三,专业能力欠缺。对新媒体利用、对观众听众心理把控不足,造成了精神产品供需两方不能很好交互。实际上这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大的区别之处,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文艺编辑去攻破,带领文艺栏目走入另一个高峰。
而广电文艺编辑具有的这些问题,和广电单位考核差、培养缺乏创新有关。
3广电文艺编辑素质提升策略
鉴于前文广电文艺编辑素质组成分析,广电单位可以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能够形成严格的绩效考核、别具一格的创新培训,外加外聘文艺编辑形成“鲶鱼效应”、党支部高水平思想教育,能够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广电文艺编辑素质。
第一,以人为本。主要是在尊重文艺编辑人格基础上,能够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展开精细化分析,善于找到他们思想层面、专业层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最终塑造一个具有学习力的文艺编辑队伍。这一点对于广电单位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文艺编辑们尊重观众、听众,能够通过新媒体和受众互动的能力。打破传统媒体和受众互动不足的短板,实现节目品质的跨越。
第二,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充分发现文艺编辑存在的短板,前提是进行必要的绩效沟通,能够将所有人集中起来以面对面沟通方式去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指标制定权力交给文艺编辑们,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圈定相应的指标。因为指标制定是自发的,而非单位强迫,会提高他们对绩效考核的配合度,能够自发地利用指标系统衡量自身,做到绩效考核的内化,唤醒他们自我提升的意识。
第三,“鲶鱼效应”。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实现市场化,而从外部聘请文艺编辑形成“鲶鱼效应”,是一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化,让外来文艺编辑打破以往的平衡,激发文艺编辑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文艺编辑队伍形成更好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使文艺编辑队伍向更高平衡发展。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也正是跟随这一变化过程不断提升质量,推出品牌栏目,让自身在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上没有比党支部更有话语权的组织,党支部可以将党史、党的政策、党的方针等不断地传输给文艺编辑们,能够不断地扩大他们心中正能量,给予他们更广阔的视角,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党支部可以开展红色阅读、红色表演等活动,让文艺编辑们体会到党给予的温暖,提高他们职业责任感。
总结:广电文艺编辑素养提升策略必须要“以人为本”,这样才可以形成靶向的提升策略,避免了传统素养培养上的大帮哄,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而其中良好的绩效沟通是最关键的一环,尤其需要管理者重视。
参考文献:
[1]赖敏辉. 广电文艺编辑素质的提升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000(012):128,132.
[2]宿彩清. 关于广电文艺编辑素质的提升策略[J]. 传媒论坛, 2020, v.3;No.59(11):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