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沈航 黄靓怡 严冰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沈航 黄靓怡 严冰玉,. 航空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376.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而具体到航空产品生产中来,围绕当前机械制造加工需求,对航空配套产品生产品质进行有效把控,不仅可以优化航空产品质量问题的有效分析,也可以通过有效协作,加强航空航天事业的有效支持。所以,根据当前发展现状,进一步的把握航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航空配套;产品品质;质量控制;基本措施;发展方向
DOI:10.12721/ccn.2024.157376
基金资助:

引言

在新时期,深入把握航空产品制造、设计、生产等相关需求,从质量控制等多个角度出发,进一步的强化整体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优化航空产品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有效监督管理,满足航空产品生产需求。所以,根据以上研究特征,本文在探索过程中,主要了解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突破点,有效研究优化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的方向和策略。

一、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的理论分析

(一)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的具体特征

在对航空产品质量控制方案和发展策略探讨之前,要围绕航空产品的技术性能、发展要求等具体内容,深入探索质量控制的特点。在对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对于飞行器的功能性、生产品质不断增高。在对飞机的零部件制造过程中,要从小型化、轻型化等发展角度入手,完善各项系统。例如,在对导航系统设置的过程中,一般要对脱落加速度、计惯性信息处理器等相关设备进行生产。因此,在对具体的结构部件生产过程中,就需把握生产性能需求。其次,航空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目前来看,民航飞机总体可靠性在100万小时之内,可以避免出现灾难。这说明,一架飞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小于10%。而具体到航空产品质量控制中来,现代航空工业生产对于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因此,需要通过高精准度的生产与复核,优化宏观设计。最后,航空产品车辆控制管理过程中,对于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的飞行任务之中,适应不良的工作环境。例如,承受度较大,可以对大冲击、大震动等相关环境进行快速适应。无论是在低气压、沙尘、雷击等恶劣天气还是受到了电磁辐射等相关影响,都要求航空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长期稳定的运行。因此,在对航空电子等相关系统开发制造过程中,要加强品质控制,优化具体功能的可靠生产[1]

(二)航空产品制造控制的难点

在对航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同型号的产品品质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飞行过程中,会遇到较多恶劣天气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因此,航空产品质量管理存在较多难点。例如,产品种类较多,因此批量生产就存在较大难度。供应商自身的选择范围亟待优化,很多产品受到单一供应商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加强密切沟通和配合。部分企业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交底和沟通交流,在航空产品生产层面没有严密的配合主体。因此,加强航空产品质量控制难点的分析,从外部体系建设、整体监督控制等多个角度出发,把控各项细节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重点完善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一)重点优化质量管理职责

在对航空产品质量控制方案进行设定的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具体职责的有效分配,使工作人员可以各司其职。例如,要对产品的归口管理、外协产品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有序推进,加强生产单位具体资质的考察。通过定点评价以及合同执行情况的例行检查,完善技术监督和产品验收。质量管理部门则要通过考察分析,了解生产单位的具体形态,明确质量验收条款。根据外部监督要求,对质量验收条款进行有效细化[2]。而外协产品研制部门则要加强质量信息的分析验收和整理,优化外部检验工作的推进,引导设计单位加强技术文件的起草,优化技术协议的谋划,从而优化各项工作的开展水平。

(二)重点强化供应商资质的选择

为了从源头角度控制航空产品的质量,积极通过动态评估,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科学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对主要供应商资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对产品的技术研发稳定生产等相关能力进行有效测试,把握关键要素,选择大于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优化外部备选方案。其次,要通过考察分析,了解供应商是否具有标准化的生产线。通过建设论证,衡量企业技术管理等相关能力,使其可以持续性的对品质高的产品生产。最后,要对具有技术水平较高的供应商团队进行选择,不仅要有良好的运营表现,也可以协助客户优化材料设计。因此,应通过全面考察,确定具体的供应主体。

(三)有序拓展检查测试覆盖面

在上述措施采取的基础之上,为了使产品生产品质更高,应从检查测试等相关角度出发,优化具体检查的全覆盖,不仅要对产品技术性能、运行可靠性、使用测试环境进行优化,也要了解影响产品品质的具体因素。通过沟通对接,把握技术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从检验检测到具体的测试验收都要优化可信度,从而使实际的应用环境测试更加完善。当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捋顺具体过程控制要求,从供应商视察管理、生产扩展到品质管理规定的发布以及生产工艺管理、入场检验以及规定需求分析,都要保障各流程的顺畅性[3]

(四)通过动态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制度构建角度来看,为优化产品生产品质,在对航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探讨过程中,积极优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使整体的生产流程和资料来源更加精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主体加强信息传递,优化沟通渠道。通过全过程闭环管理,了解产品品质的基本概念。特别是针对航空产品生产的薄弱环节,要构建线上交流平台,了解协作工作的规律。通过动态管理,了解国家批准的型号产品,以此为重要研发的突破点,加强PPL目录管理等相关模式的应用。在确认产品目录合格之后,才能够构建完善的PPL应用系统,从而通过全过程追踪和快速更新,及时了解系统选择的相关要求。

三、结语

总之,在对航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要通过有序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探索。通过航空生产流程的捋顺,强化产品外包质量控制方案设定的科学性,从而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完善航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娟,喻甲其. 探析航空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 [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3, (11): 21-23+27.

[2]罗晓佳,胡方慧,宋佳莹,等. 航空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J]. 电子质量, 2023, (09): 11-14.

[3]陈锐,吕明钊. 航空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 (08): 237-2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