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沈泳 黄玉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沈泳 黄玉梅,.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作为两大重要领域,其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而探讨了二者在目标、方法和路径上的协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包括政策协同、技术协同、市场协同和社会协同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与实践,本文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协同机制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土地生产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关键措施;而生态农业则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二者在目标、方法和路径上存在诸多联系,构建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自然灾害。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水土保持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能够提高土地肥力和保水能力,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最后,水土保持是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能够降低洪水、干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生态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性分析

(一)目标协同性

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具有协同性。水土保持旨在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而生态农业则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者在目标上均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二)方法协同性

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方法也具有协同性。水土保持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管理措施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而生态农业则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二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三)路径协同性

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也具有协同性。水土保持通过保护土地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二者在路径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

三、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构建

(一)政策协同机制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政策协同机制。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

(二)技术协同机制

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形成技术协同机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市场协同机制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在市场中各有其独特的定位和价值。水土保持侧重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生态农业则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在构建市场协同机制时,应明确两者的市场定位,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使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在市场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协同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在构建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市场协同机制时,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趋势。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于生态产品、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精准地定位市场,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构建市场协同机制时,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公平竞争。首先,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其次,要完善价格机制,使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领域,推动其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在构建市场协同机制时,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同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将有助于提升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市场协同机制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场认知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宣传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这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提高其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四)社会协同机制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协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引导其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公益活动,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事业,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为了有效动员社会各方资源,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平台,拓宽参与渠道。这包括建立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参与项目库,为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提供参与机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交流与合作;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跨界合作,形成合力。通过加强农业、环保、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研发和推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为了确保社会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协同发展效果,需要建立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同时,将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政策、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确保社会协同机制在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论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协同机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政策协同机制、技术协同机制、市场协同机制和社会协同机制等多元化协同机制,可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协同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协同机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仪媛,张乐涛,王清源,何梦真,郑泽豪.河南省水土保持投资对农业经济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4,31(03):265-275.

[2]王伟,姚文艺,张攀,徐建昭.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24,46(02):129-134+141.

[3]汪发勇,张丽.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分区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3,(15):183-1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