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有48例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且并发心绞痛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在69~83岁之间,平均年龄(75.21±2.06)岁,逐渐差异小,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为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肝素进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与血管阻滞、冠状动脉扩张剂联合应用[1]。观察组采用冠脉介入治疗,在手术治疗前1周,要嘱咐患者每天均要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一周后对患者的心脏指标进行检测,在达到介入手术要求后,开始进行手术,使用专业心电图仪器针对患者的心脏找出缺血部位,并针对性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应根据主治医生的要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并适当增加运动[2]。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有效率使用(%)表示。
2. 结果
2.1
表 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24)
3. 讨论
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众多,且多数老年人“疾病缠身”,在众多老年易患病中,冠心病比较具有代表性,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症部位位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中,由于血小板的无休止滋生,形成了粥样硬化,阻塞了血液的流通,使心脏出现缺氧、缺血,极易并发心绞痛[3]。据相关调查表明,每年因冠心病而死亡者正在逐年增加,且该疾病也在不断的年轻化。在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中,主要有较为保守的常规药物治疗及难度较大,但效果较好的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相比之下,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每天均需要服用较多的药物,长此以往,会给患者的心理带较大的压力,从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冠脉介入手术是当前医疗卫生科技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对患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扩大被粥样硬化所阻塞的血管腔,使血液量、流速得到提高,从而缓解患者心脏的压力,达到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
从表一实验结果来看,采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1.66%),而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率仅为(70.83%),冠脉介入手术的疗效更好,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婷竹,龚金龙,洪莉,李春雷,杨增荣,曹松臻,马开阳.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33):45-47.
[2]张烨屏.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65+67.
[3]陈春林.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8):1806-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