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李浩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浩彦,.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54.
摘要: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实验开始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后发现,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其效果更胜一筹,且患者心功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患有高龄冠心病且并发心绞痛的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延长患者寿命。
关键词: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冠脉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154
基金资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有48例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且并发心绞痛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在69~83岁之间,平均年龄(75.21±2.06)岁,逐渐差异小,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为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肝素进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与血管阻滞、冠状动脉扩张剂联合应用[1]。观察组采用冠脉介入治疗,在手术治疗前1周,要嘱咐患者每天均要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一周后对患者的心脏指标进行检测,在达到介入手术要求后,开始进行手术,使用专业心电图仪器针对患者的心脏找出缺血部位,并针对性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应根据主治医生的要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并适当增加运动[2]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有效率使用(%)表示。

2. 结果

2.1

表 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24)

截图1741916537.png

3. 讨论

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众多,且多数老年人“疾病缠身”,在众多老年易患病中,冠心病比较具有代表性,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症部位位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中,由于血小板的无休止滋生,形成了粥样硬化,阻塞了血液的流通,使心脏出现缺氧、缺血,极易并发心绞痛[3]。据相关调查表明,每年因冠心病而死亡者正在逐年增加,且该疾病也在不断的年轻化。在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中,主要有较为保守的常规药物治疗及难度较大,但效果较好的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相比之下,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每天均需要服用较多的药物,长此以往,会给患者的心理带较大的压力,从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冠脉介入手术是当前医疗卫生科技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对患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扩大被粥样硬化所阻塞的血管腔,使血液量、流速得到提高,从而缓解患者心脏的压力,达到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

从表一实验结果来看,采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1.66%),而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率仅为(70.83%),冠脉介入手术的疗效更好,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婷竹,龚金龙,洪莉,李春雷,杨增荣,曹松臻,马开阳.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33):45-47.

[2]张烨屏.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65+67.

[3]陈春林.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8):1806-18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