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分析
苏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杭,.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分析[J]. 冶金学报,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27.
摘要: 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背景下,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考虑到矿山资源开采中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技术、设备、人员等外在因素,也很容易连带出矿山资源开采中的负面影响,加剧质量和安全隐患,尤其是地质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当前需能够重点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提高矿山资源开展的综合效益。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027
基金资助: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并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加工制造行业等。同时,在行业和领域发展中,也对自然资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也连带出了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矿山资源开发中,便很容易出现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当务之急是能够做好矿山地质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仅仅保证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其中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一)疏干排水

诱发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就包括疏干排水问题。施工人员在开采矿山前,需先行对地下水进行疏干,并结合实际情况,还需要针对不同高度做好深层次深降强排。但是,伴随着地下水的强制性排出,也会引起地下应力的改变,并连带出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形成突水矿井情况,甚至是诱发地面坍塌等严重矿山地质灾害问题。从此类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来看,多见于低下开采石灰岩、煤矿等矿山中。这是因为,石灰岩和煤层的地层往往具有更大的含水量,并在受到了岩溶和开采影响后,形成了面积较大的采空区。如此一来,伴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造成了地面的塌陷。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环保意识差

新常态背景下,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建设创建了有利的条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在加剧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部分矿山开采企业为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往往会忽视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周边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同样缺乏对矿山开采的有效监管,或者仅仅是针对某一环节进行监管,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反馈和处理,进一步加剧了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另外,从部分企业角度来看,在矿山开采前,也未能够针对矿山地质进行系统化勘察,未能够提炼关键的数据信息,导致诸多问题隐患存在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剧了工程的负面影响。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方法

(一)预防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常见的矿山地质地质灾害。因此,工作人员需针对形成山体滑坡灾害的原因做好分析,尤其是在矿山开采中,针对山体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做好综合性考量。同时,结合分析考量的结果,对预防工程进行设计。

具体来看,山体滑坡灾害预防治理中,需强调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的山体威胁进行控制。实践中,重点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压力问题,避免岩土出现分解和软化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消除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岩体冲突;其二,重点关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边界地区,在该地区进行水沟修建。其中,如果选择在滑坡区域内进行排水沟修建,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当地的地质结构与水文特点做好详细分析与考量,然后对地下水的排除工程做好设计。实践中,施工人员可采用竖井抽水方法和水平钻孔疏水方法进行处理,以此来防止出现山体滑坡地质灾害。

(二)矿山崩塌

矿山崩塌作为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于露天采场开采边坡位置,并在出现了矿山崩塌后,直接威胁着人员、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安全。因此,还需企业和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矿山崩塌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具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第一,预防措施。在作业区域内,对警示牌和围蔽进行设置,从而防止人员在危险区域内逗留;

第二,整理措施。施工人员需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岩体做好清理,可选择使用爆破法和人工削方完成处理。之后,针对危岩体进行加固,常见如支顶加固,支撑加固,拦挡加固等,并建立截排水系统;

第三,监测措施。对矿产崩塌问题进行监测时,企业可结合人工巡视监测与地表变形监测两种方式。其中,在进行人工巡视监测时,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变形相关的异常情况;其二是宏观变形情况。之后,结合监测的结果反馈,进行预防播报。其中,从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应用来看,可结合工程现场情况,针对性对近景摄影法、沉降法、GPS法等进行应用。

(三)推广土地复垦技术

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施工场地的土地造成不同程度地破坏,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也损害了生态环境。因此,可选择使用土地复垦技术进行处理,并在土地复垦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对矿区内的人地矛盾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实践中,工作人员可选择使用煤矸石对的矿区塌陷部分进行复垦填充处理,通过复垦填充处理,降低水土流失等灾害问题发生的概率,也能够削弱因为矿山开采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把握好不同的边坡角度,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一,当边坡角度在30°以内时,施工人员重点针对该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改良和平整处理,然后在生态环境修复中,可选择植树造林方式;

第二,当边坡角度在30°以上,45°以下时,施工人员可进行爆破造林,对该地区进行处理;

第三,当边坡角度在45°以上,60°以下时,施工人员需先行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处理,在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后,应当进行削坡处理,然后选择使用水泥网格进行修复;

第四,当边坡角度在60°以上,80°以下时,此类边坡一般被判定为陡峭岩壁,施工人员需采取种槽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第五,当边坡角度在80°以上,90°以下时,施工人员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则需要利用混凝土材料,然后在边坡上进行种子喷射,提高其绿化覆盖率。

(四)防治地表坍塌措施

矿山地质坍塌灾害治理和预防中,需先行把握好矿山的具体特点,然后对其中的边坡参数与回填参数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同时,一并针对采空区进行监测。期间,为进一步防止出现地表坍塌问题,还需针对矿柱做好加固处理。另外,在实际开采中,如出现了开裂变形等问题,则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停工,在分析问题和做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资源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常见如泥石流、地表坍塌、山体滑坡等,不仅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威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因此,需企业和工作人员能够重视起矿山地质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以及同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修复,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矿山工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预防山体滑坡,矿山崩塌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春梅.关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策略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22(19):145-147.

[2] 吴承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7):190-192.

[3] 李胜,高伏芳,朱荣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07):126-128.

[4] 史江平,吴辉军.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10):205-207.

[5] 高云峰,徐友宁,祝雅轩,张江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大数据可视化研究[J].地质通报,2018,37(12):2144-21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