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
吴伟彬 张蔚昕 赖佳涛 王宝坤 陈加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伟彬 张蔚昕 赖佳涛 王宝坤 陈加伟,.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305.
摘要: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锻炼时间少,因此身体素质普遍不强,需要对其进行体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词: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端正态度;训练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305
基金资助:

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1选题的理论意义

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符合当前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中体育课上,应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选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高中年级的体能训练模块与低年级的体育课程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当代从事体育科目教学的教职工作者必须要有效抓住高中体能训练的核心内容,然后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与此同时,体育教者还应当借助于多种途径持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快乐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当代高中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1.3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体育教学与体能训练》就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体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着重强调了高效体育教学、体能训练以及体能恢复,以至于既能实现教学又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给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提供了借鉴。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依据体能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作用,可将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个层次。健康体能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竞技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发展运动员的竞技体能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性的体能通过遗传效应而获得,后天性的体能则主要经由有效的体能训练而得到提高,同时,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也可得到相应的发展。体能训练的直接任务是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为此,亦须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并力求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运动项目的要求。人体运动时能量的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协调工作实现的。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对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并据此回答如何提高运动员项目需要的能量代谢能力、改善运动员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主要是指综合专项体育的运动项目,教育工作者需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对学生施以科学的运动负荷,进而有效为学生塑形,并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各项器官积极运作,综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在体育运动中,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综合了运动技能、战术、智能、心理训练等形成完整的体育训练体系。高中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为学生进行体能类运动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一般而言,体能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但其实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实际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科学安排训练内容,促使身体各部位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其次,要根据学校的器械设备情况、学生个体差异性等调整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之间的比重。

2.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2.1课题研究思路

高中生的体育素质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决定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进行体系上的创新才能实现兴趣的激发,但是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本课题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

2.2课题研究目标

时下正值教育制度优化改革的盛行时期,各个学科都在积极进行适用于本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高中体育学科亦在其中。虽然该门学科很少涉及到文化知识内容,但是该学科的有效实施却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不论是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分析,还是出于国家未来考虑该项工作都十分的紧迫和重要。在对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对从事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模式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2.3课题研究内容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体能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其身体素质水平较差,体能训练对于高中生来说也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体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和免疫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强身健体,使自己的身体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提供动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学生由于天气变化产生的患病现象。

(2)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其推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高中学校只看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唯一标准,甚至为了增加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以削减体育课时间作为手段,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体能训练也就更无从谈起,而且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极度不重视,导致学校在体育教学设施的提供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设施的陈旧和缺乏现象更使得学生没有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受到学校的影响也并不强,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为其他文化课亮绿灯的现象,通过将体育课置换成文化课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上述种种现象都表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设施的不完善现象以及体育老师的不作为,削减了学生正常的锻炼时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保障。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研究

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体育老师在体能训练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为学生的训练提供专业化和科学性的指导。体能训练要求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给予特定的训练强度和方法,因此,老师必须对班上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条件进行详细了解,主要应该了解有哪些学生有着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暂时身体不适现象,便于老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得体能训练更加适合学生的身体需要。体能训练需要老师掌握诸多专业性的知识,对于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技巧的运用以及相关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都具有很多要求,所以,作为实施体能训练的老师,一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体能训练指导。

端正训练态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老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训练成果的显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锻炼目标。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建立长期的锻炼计划,且对于体能训练能够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由于看不到训练效果而中途放弃训练的现象。另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根据课堂时间、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训练,在学生对于当前的训练内容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后,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其当前需要的训练策略,对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完成训练内容的情况,老师要仔细查找原因,在确定当前训练内容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确实存在困难时,应该及时变更教学策略,降低训练难度,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

创新体能训练方法。体能训练主要涵盖速度、耐力、力量等专项训练,老师可以对这些训练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能型的小游戏,让学生运足球,首先考察运足球的速度,然后便是运足球过障碍,最后考察学生的力量,看谁能将足球踢得最远。通过一整套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以有效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课题研究成果

体能训练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策略,尤其是对处在较大学习压力下的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可以依据其最需要实现提升的地方进行专项或者全方位的训练,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身体素质水平的极大提升,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健康的体魄。

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新型教学理念中明确的提出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在最大限度上给与学生学习自主权,须知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准确定位是教育引导者和教育辅助者,因此,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必须充分的尊重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教学,尤其是进行具体的体能项目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在开展一项体育体能项目训练之前,必须要对全班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盘查,是否学生对上述训练项目不感兴趣、有困难或者存在心理障碍等等。另外,还应灵活的运用一些高效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努力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喜欢上体能训练,进而使得其能够从主观意愿上去学习教学方法上应推陈出新,提升教学手段。时下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理念被持续的融入至教学模式之中,但是部分学习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学模式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严重的悖离入境的教育步伐,执教者必须在依托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巧妙灵活的融入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进而有效的改善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和改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不断去优化改革体能训练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执教者总是展现给学生一种比较高的姿态喋喋不休的进行体育知识讲授,学生则是进行机械式记忆,这种病态的教学模式可能足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应付体育考试,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持续的削减着学生学习体育科目的兴趣和激情。因此高三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科目体能教学期间,必须要在尊重和围绕体育体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持续的对体能训练原有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适时的构建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形式多样的以及符合当下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体能竞赛教学模式、区域游戏教学模式以及体能知识竞赛教学模式等等。

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执教者在具体的体育体能训练课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端正的看待不同学生之间身体以及领悟能力上的明显差异性,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够知悉班级上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执教者在进行体能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目内容选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即使是同一项体能训练也可以借助多种体育项目进行训练,执教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布置,但是上述所有内容的设计和开展都应当以学生安全为首先。

4.几点思考

体能训练在高中教育体系中以及人的一生之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是从全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上述工作的研究分析以及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有效途径;虽然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的价值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但目前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和转变,导致教学内容和结构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体能训练的乐趣,固然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也不强,体能训练的实际功效也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时间宝贵,在课堂上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能训练仅仅当成热身训练,短短几分钟就草草了事,没有落实体育课堂上的体能训练,学生的体能素质必然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关策略,旨在能够通过体能训练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1、调整体育课程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体育课堂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对体育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优化教学内容,学习目前国内外广受高中生喜爱和接受的训练法,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例如,以往很多难度系数高又无聊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选择性删除,增加一些新颖有趣又时尚的项目,例如滑轮、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等等。当学生有了更多感兴趣的选择,便会更加主动的参与训练,促使其在愉悦体验体能训练的同时掌握一门体育技能。2、改进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就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对学生合理施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喜好,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在竞赛、抢答、创设情境等训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去思考和探索。教学方法和学生训练积极性是直接挂钩的,教师在实施训练时一定要提前准备几个方案,然后根据课堂实际合理选择训练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和创新,促使课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强,以此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此外,教师需注重自身素养和言行,因为课堂中老师的每一个举动或是每一句话语都有可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念。3、提升学生体能训练主动性。体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育训练设计结合起来,分析学生的体育兴趣,注重训练的延展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树立终生训练的目标。例如,篮球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弹跳训练、耐力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等不同的训练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方法建议:1、合理规划好训练的时间和项目。提升一个人的体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计划训练。因此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制订好一个适合我们的体能训练表,我们在这里先主要分析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项目。(1)训练的时间。虽然人们经常说运动在生命的每时每刻,但科学来说,运动是有时间之分的,如,早上6点到7点和下午5点到6点则是最好的和最科学的训练时间,其他时间的运动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例如早上6点前的晨跑,对于南方来说,6点时,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树木刚刚开始呼出氧气,所以氧气含量较低,当你在这段时间进行有氧运动时,你吸进的不是氧气,而是一些大气中的废气,这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些废气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能被降解的辐射污染物,长期的吸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对于北方来说,6点时,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这时树木仍处于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阶段,因此氧气含量更低,废气含量更高,更加不利于晨跑,更加对身体有害。(2)训练的项目。我们的体能训练计划中也应当确立一个体能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的目标主要是加强他们的心肺,力量和柔韧度,所以,我们也应选择一些有利于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的项目来练习,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等。俯卧撑有利于手臂力量的加强和腰部力量的加强,仰卧起坐主要是加强腰部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性,引体向上主要是锻炼手臂的力量,此外,在每次训练前和后都要做好充分的舒展运动。2、群体化的体能训练。这里涉及的“群体化”这个名词,所谓群体化除了本意“群众的体能训练”外,还深究到男生和女生这两个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体能训练计划,虽然说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当从生理结构上就决定了男女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体能训练也不同。(1)男生的体能训练。对于男生,我们很喜欢用腹肌来判断一个男生的体能,但事实上,男生不是有了腹肌就可以判断为体能好的,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高中生的体能主要是由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组成,而腹肌的发达只是证明“力量”的锻炼很好。根据男生的生理特点、未来生活和将来工作的特点分析,针对这个群体,我们在训练中应加强“力量”和“心肺”的锻炼,如通过引体向上、平板邪卧推和史密斯蹲等加强“力量”的训练,通过长短跑的不停替换来加强“心肺”的训练。(2)女生的体能训练。俗话说得好,女生都是爱美的,要是体能训练后,每个女生都变成了肌肉美女,那就不是“柔美”而是“刚美”的表现,所以女生的体能训练,往往要弱化“力量”的训练,加强“心肺”和“柔韧度”的训练。在“心肺”的训练中,主要也是长短跑的交替,而“柔韧度”训练,则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的舒展运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坐式拉伸韧带、卧式拉伸韧带、竖叉和横叉等来拉韧带,提升柔韧度,这些拉韧带的训练中,强度比较大,所以在拉伸时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和舒展运动,同时训练的进程要放慢,以免拉伤。3、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和国外的体能训练经验。体能训练的项目千差万别,其效果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永远都没有最好的体能训练计划,只有更好的为了规划出一个更好的体能训练方法,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1)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的体能训练计划。人常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所以无论你的体能训练计划有多完美,都要学会借鉴和学习,而其他学校则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因为彼此间的学生体能状况、学校当前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和爱好等都差不多,以他们为镜,更能看出自己的弱点,如有些学校在体能训练中还会参考当天学生的课程量和学生的心情,来决定当天的体能训练量。(2)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借鉴完其他校的体能训练计划,发现自身的弱点并改正后,我们就要借鉴外国高中的体能训练计划了,这里主要是为了创新训练的模式,不得不说,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的确比我们做得好,他们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技巧,如他们在长短跑训练中的要点,是先长跑然后短跑、先短跑后长跑或者长跑和短跑交替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翻平.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探讨[J].新课程.2021,(41).

[2]张卫杰.简析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7).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7.033.

[3]杨霖.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探析[J].高考.2020,(7).197.

[4]何江平.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高考.2020,(5).192.

[5]唐皓.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8,(7).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807006.

[6]张英波编著.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7]唐皓.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8,(7).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807006.

[8]林联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4).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38.

作者简介:吴伟彬(2000—),男,汉族,广东省,学历:本科,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