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高发病症,是心血管的疾病类型,其病因包括很多种,如过度劳累、情绪起伏大等,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痛感强烈并持久,若及时治疗可以控制病情恶化,利于预后[1]。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2]。本文主要研究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详细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2例进行研究,并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者28岁,年龄最大者41岁,平均年龄为(34.24±5.56)岁。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27岁,年龄最大者42岁,平均年龄为(35.67±4.48)岁,平均发病时间(2.48±1.56)小时。两组受检者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此次研究申请,经比较,双方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距,可以进行比较,即P大于0.05。
1.2 方法
全部受检者都进行静脉采血检测,早上空腹采集健侧上肢肘静脉血5ml,放在试管内进行离心操作,时长15分钟,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之后通过专业仪器对血清肌红蛋白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3]。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一天后,再次检测一次血清肌红蛋白,进行比较[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各项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包括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三项;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天的各项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为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学计算,计量数据(临床指标)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验证,以n(%)形式展现,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意义,存在统计价值。
2 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大,具有统计价值,即P值小于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x̄±s)
2.2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和治疗一天后的各项指标相比,差距较大,具有统计价值,即P值小于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x̄±s)3 讨论
临床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患者血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患者病发后,冠状动脉产生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发局部缺血性坏死,疾病非常危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危重症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该病症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临床的检查当中,发现该病症患者的心肌酶有所提升,且心电图异常,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非常重要[6]。血清肌红蛋白的功能为氧气存储,人体剧烈活动、骨骼肌受伤后会导致血清肌红蛋白上升,急诊时会排除剧烈运动情况,利于早期对该病症的诊断。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可以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作为炎性标志物的一种,血清肌红蛋白能够有效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7]。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伴有肌红蛋白含量上升的症状,为患者进行肌红蛋白检验,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敏.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08):180-181.
[2]李懿,石星亮,黄荣熙.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25-126.
[3]张春雷.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5):17-19.
[4]白焕英.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1):71+116.
[5]房绮梅,蔡伟鹏.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8):1164-1165.
[6]王训文.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2):272-274.
[7]杨小蕊.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J].临床研究,2018,26(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