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李庆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庆富,. 谈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J]. 文学研究,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47.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保证教学创新性,以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达到“灵”“读”“画”“美”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诱思品悟,构建灵动课堂,提升学生诗词感受力与审美力,最终提高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古诗词课堂;有效性;小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47
基金资助: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古诗词,一方面,能够使他们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能够打开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之门。因此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在帮助小学生奠定古诗词文化基础、提升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于诵读缺少重视和引导,忽视了诵读的重要价值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来说,诵读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高远的意境,如果不进行诵读,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和感受。但是现在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缺乏对于诵读的重视,虽然也会安排学生进行诵读,但是诵读的频率较低,多数是利用早读时间或者是古诗词学习时要求学生诵读,之后便不做强制要求。而且很多学生在诵读时并没有深入古诗词中,朗诵得毫无情感,甚至断句都断不好。这是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和引导的,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很少去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这不利于古诗词的记忆、感悟和品味。

(二)过度剖析单独的词句,未能重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整体的感悟

古诗词当中有很多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名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通常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对古诗词当中的一些名句加以深度解读,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这些名句形成深刻的认识,不过也因为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对一篇古诗词形成整体的、完整的感悟,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把握好诗词的思想内涵。同时,这种做法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信心不足,即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古诗词学习体验,而不是让学生自行获得古诗词学习心得,可以说,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三)过于重视对古诗词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于古诗词的讲解是非常细致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含义、作用,大到诗词的意境、创作背景,都会详细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记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诗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机械地灌输诗词知识,而制约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习惯于听课、记笔记,而越来越缺少主动思考、质疑。

二、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引入激趣,以“灵”入境

调查与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与学习兴趣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其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重点不在于老师该如何讲述与讲解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前用技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以增强其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王维的《鸟鸣涧》一诗时,正值盛夏之际,这与古诗中所描述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季节不相符。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此时可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中放映之前带领学生去公园春游时所拍摄的美景照片,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有叽叽喳喳的小鸟,还有绿油油的小草与蓝天白云,更有学生与大自然的合影。这时教师可以开始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们想到了什么?有没有回想起你们当时春游时亲切地与大自然相处的情景?你们现在有何感受?是否想再回到春天体会大自然的美?虽然所提问题很简单,但是结合PPT中和同学们经历相关的照片一定可以将学生引入桃红柳绿鸟儿飞的美好意境中,相信学生们此时已经完全进入这“山河美景”中,在还未开始上课时就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诗句中优美的意境。

(二)循序渐进,以“读”入诗

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识辨诗词中的字词已经不是难题。重点是大部分学生不知读诗的技巧,他们不懂得如何才能根据诗词特点利用循序渐进、抑扬顿挫的方式将诗词朗诵出来,他们更不懂得该如何才能读出诗词中的韵味与境界,更无法通过读的方式来体会作者在作诗时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另外一个重点教学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朗读去感知诗词,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停顿技巧与节奏划分技巧。古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深刻地说明了读书与多读书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明其意;只有广读,才能博众家之长。如学生在提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这时如果教师从诗句的真实含义,以及从诗句出发分析出作者为了抒发自身远大抱负与悲壮情怀,或者深刻地剖析出本诗句所体现的哲理含义,这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因为小学生的社会经历有限,以他们的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很难理解诗中所体现出的复杂感情,也很难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高瞻远瞩的胸怀与坚定不移的气概。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词多读几遍,一遍不懂读两遍,两遍不懂读三遍……相信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以及对诗词的不断认识是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诗人所表述的情感与抱负。

(三)展开想象,以“画”感情

成功的古诗词课堂应该是优美的、和谐的。诗词真正的魅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诗词中所描述的真实意境并在脑海中各自构建出自己满意的画面。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老师可以采取巧设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有一棵好奇的种子,新奇的提问会立马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与联想。如在进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询问学生诗中作者是怎么寻花的?他为什么要寻花?他寻花时心情是怎么的?……这一系列的提问可能会引发学生不断地联想,结合诗中的内容,学生大脑中已经构建出了不同的优美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以“美”提升

每一首诗都是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那么在学习与朗读中该如何精准还原历史情景?研究发现,适当的课外延伸,内容可以包含诗人背景故事,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相类似的扩充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与广度,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例如,老师在讲李白的《静夜思》一诗时,可以对李白对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25岁的李白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他胸怀抱负,离开家乡开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他见过重庆的奇特,游过楚地的浩荡,最终停留在了繁华的扬州,在这风流之地他每天都投入美酒笙歌的世界里,他生活奢靡但也不忘接济贫民,很快李白的生活陷入了窘迫,一场大病让李白突然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起了自己的远大理想,顿时后悔不已,于是口中不由念出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这样的故事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意思,学生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在作诗时的处境与感情。

三、结语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古诗词的教学,始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出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增强鉴赏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朱洁.基于文化特点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4(12):55.

[2]贾鲁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15(33):70.

[3]刘毓容.小学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方法[J].语文建设,2016(20):74-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