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其艺术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反映人们的情感、智慧以及长年累月的审美经验。这种民间艺术通过面塑艺术家的长期发展与提炼,逐渐变成民族的文化瑰宝。目前,在开封文化职业艺术学院中,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是以师徒制进行开展的,这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大学面塑艺术师徒制传承概述
面塑艺术师徒制传承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的师徒理念,由师父对徒弟进行面塑艺术技艺、知识、文化进行教学的一种机制。相较于高校其他普通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师徒制中师父和徒弟的关系更为紧密。尤其是在面塑艺术教学中,师父不仅仅要传授徒弟面塑艺术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手法,还要通过大量的沟通、交流、引导,让其感受面塑艺术文化的背景、价值等,进而实现艺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目标。在现代高校教育中,采用师徒制进行面塑艺术的教学,可以与该艺术科目的文化背景高度契合,业界也普遍认为这种传承机制在我国其他传统艺术文化科目教学中都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二、面塑艺术传承发展现状
(一)人才储备方面
面塑是祖传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部分传统民俗艺术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这类艺术的兴趣度较低,这意味着面塑艺术面临着人才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面塑艺术的传承人多数为民间艺人,技术手段乃至艺术造诣都比较好,但是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不具备较好的教育能力,而且大部分传承人实践技术乃至艺术造诣都比较好,却缺少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两者兼备的少之又少,因此在师徒制传承中无法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二)传承机制的建设和实行方面
面塑艺术是一种对学生基本艺术技能、手法以及创造力有较高要求的传统艺术,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理解,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和感悟,才能有效掌握的一门艺术。以开封文化职业艺术学院为例,经过学校及非遗传承人的努力,面塑艺术师徒制传承模式已经日趋完善,也培养出了一批能熟练掌握面塑基础技艺的徒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专注力不足等问题仍是需要师父们解决的难题。比如说,面塑艺术作为一门传统技艺,需要静下心来进行精雕细琢,还要注入情感,赋予作品生命力。但是当今大多数学生缺乏这种专注度,无法静下心,给面塑艺术师父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创新发展前景
任何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都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在民间,农家妇女运用磨制的精粉根据地区风俗习惯制造多种形态各异的面塑艺术品,都具有象征意义,有的寓意是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有的寓意是百年好合。随着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面塑艺术在内的诸多传统民间艺术广泛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在相关领域中,用面塑艺术技艺制作的动漫、卡通手办、纪念品和文旅产品等,也深受大众喜爱。这意味着面塑艺术在当今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也逐渐找到了比较契合时代特征的传承发展方向。
二、面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夯实艺术传承基础
关于面塑艺术的传承,首先需要认识到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当基于现有的专业开展传习活动,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入师徒制传承模式。基于此,在全院学生都能参与的前提下,利用艺术系学生在审美基础、艺术知识感悟等方面的一定优势,以学生带动学生,逐步扩大面塑艺术的影响力。例如,开封市文化职业艺术学院非遗中心和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结合非遗传习社活动,在吸引更多学生加入面塑艺术学习队伍的同时,实现对这一艺术的宣传推广。另外,结合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提升学生对面塑艺术兴趣度的基础上,对兴趣度高、有天赋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再由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推广,带动更多学生关注面塑艺术。
(二)创新师徒传承机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面塑艺术的继承,除了技术方面,还需要继承其所包含的寓意与精神,尤其要为教师、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其能够在其中进行感悟、实践,在提升基础技艺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艺术修为。因此需要对师徒制度进行创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建立象征性的师徒关系,并通过课堂活动或其他信息平台建立紧密的联系。师徒之间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以线上或者线下的渠道,对面塑艺术案例进行赏析,对文化背景进行探究,或是共同动手完成面塑艺术作品。而学校可以利用一些契机,组织面塑艺术比赛及鉴赏会等,让全校师生关注面塑艺术传承。另外,还可以从现代高校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利用面塑技艺,制作各类动漫公仔、国潮礼品、文旅产品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面塑艺术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三)重视艺术与时代结合,实现艺术的创新发展
如前文所述,面塑艺术的教学和传承,最终目标是实现该艺术的创新发展,为其注入生命力,发挥其时代价值。因此,学校应当基于科学的师徒传承机制,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时代特征。比如,通过面塑艺术制作各类传统人物形象、十二生肖形象、历史名人形象以及反映24节气的物品等。同时还可以多人共同完成反映历史大事件的情景化面塑艺术作品,以生动、有趣的面塑艺术作品,来让更多的师生在各种纪念活动中,感受到面塑艺术的魅力。
结束语:
面塑艺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在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传承的背景下,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高校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方面应主动担当责任,重视理念和教育机制创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面塑艺术传承教育机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鉴赏、实践氛围,有效实现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师徒制传承模式的有效建立,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面塑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静.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天工,2019(07):144.
[2]陈志亮,徐雯君.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08):239-240.
[3]王小路.面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创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8):166-168.
作者简介:邢胜男(1988-),女,汉,河南开封人,助理工艺美术师,大专,研究方向:面塑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