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作为学生的化学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初中化学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构建核心知识体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责任意识。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化学核心素养具有稳定性、关键性和实践性,是以化学知识为依据的最有效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在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的主要核心素养有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思维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创造性合作素养和交流素养。化学学科的本质是由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例如归纳、对比)组成的:化学思维能力是指在化学知识系统中具有本质特性的学习过程,例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微观层面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化学信息素养是指在化学信息处理中运用信息的技巧,它包括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在设计试验计划时,通过相互沟通与合作来获取知识,并通过试验来探究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为了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初中化学教学应当进行深刻的变革。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实验和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然而,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这些宝贵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意识的发展。
因此,新的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和实践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反应现象,并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化学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新的教学目标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包括微粒观、元素观、转化观、结构观、能量观、分类观、实验观、绿色化学观等。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比较陌生,初学时,还不能对化学的学科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只是把它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步接触到“元素”“微观粒子”“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等抽象的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模式又比较单一,学生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机械化的学习习惯,不能完全靠理解去深入学习,这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以及物质的推断,使思维能力的发展受限。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仔细研究每一个单元中的每一节内容,找出每一节内容中能渗透化学基本观念的部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从本质上认识什么是化学。
例如,“运动的水分子”这节内容的教学,借助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引出对水分子运动的探究,从而认识分子的运动特点。这节内容是建立微观与宏观之间关系的开始,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微粒观的重要部分。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几个“惊人的”数字:“一滴水中有巨量水分子,若由10亿人数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要3万年才能数完。”并向学生提问:“通过这些惊人的数字,能说明什么?”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培养“微粒观”,知道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且微观粒子很小,为进一步学习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的探究小实验,但是教师大多采用语言讲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只能借助教材插图和教师的讲授来想象实验步骤,在描述实验现象时,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当教师对实验的结论进行提问时,学生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去思考,往往回答得很片面,使得探究性实验变成了理论性试验。由此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不熟悉,忽略实验的关键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准确,当学习的实验越来越多时,学生很容易混淆。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教师的依赖性也较强。探究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思考探究目的是什么、要选择什么药品、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操作、如果不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后果,还要锻炼学生从实验现象推知实验结论的思维过程,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实验技术,并加强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2(2).
[2]刘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求知导刊,2021(34).
[3]赵龙德.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1(7).
[4]任忠堂.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甘肃教育,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