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生化检验中一旦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进而导致误诊等不良事件,因此在生化检验中应尽量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本次探究通过对非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分析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详细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共计82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采取早晨空腹采血8ml,将血液标本分别置入两支普通采血管内,两支血液分别为非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将溶血标本作为参照组,非溶血标本为研究组 。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为21~54之间,平均年龄为(36.34±5.21)岁。纳入标准:本次探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探究内容均告知患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加速溶血疾病的患者、血液标本存在明显问题者。
1.2方法
纳入健康者均进行早晨空腹抽血,将采血的8ml血液标本分别置入两支普通真空采血管中,参照组:通过机械强力震荡进行溶血处理,将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控制在3000r/min,离心10min后将标本上层血液进行生化检验。研究组:另一只血液标本在温室静置30min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方法与参照组相同,离心10min后去血液标本上层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本次探究选用生化检验仪为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观察指标
两组血液标本均进行生化检验,检验项目主要包括DBIL、TBIL、ATL、LDH、ALB、TP、GLU、CK、K+、TC、TG、ALT、AST、UA、BUN、Cr等项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究数据分析时,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22.0。用`χ±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以(P<0.05)存在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比两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标本的DBIL、TBIL、CK、碱性AL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而GLU、LDH、TP、K+、TC、ALT及AST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ALB、TG、UA、BUN及Cr指标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一 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讨论
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逸出细胞的现象,溶血现象的出现可以在多种环境下产生,例如低渗溶液、突然低温冷冻或滑动、强力机械性震荡、过酸或碱等均可导致溶血现象发生。根据溶血发生条件,笔者总结一下几点进行预防溶血方法措施:(1)采血规范操作。采血时注意止血带的松紧度保障血液平稳导入真空管中。采血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标本无污染。在保存及运输标本过程中尽量避免标本的稳定性。(2)做好标本备份工作。对标本进行备份避免出现溶血现象导致生化检验准确性。(3)保证标本存储与运输过程中规范性。标本在保存中要置于常温状态下,在运输工程中要尽量确保标本处于稳定环境下。采集的标本要尽快进行生化检验。本次探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化检验结果与参照组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不同。综上所述,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影响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导致出现误诊等不良后果,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应采用相应措施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000(003):406-407.
[2]郭永成,胡亚远.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8:7(023).:30,29.
[3]李福军.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20, 015(013):4-7.
[4]温树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2):108.
[5]陆国伟,冼丽敏,彭俊云.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