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冶金工业快速发展,呈现出投资总量大、装备提升快等显著特点,多年来,冶金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但冶金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在原料制备、冶炼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长、涉及专业多、连续作业。易发生中毒窒息、灼烫、爆炸、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而且遇到紧急工况如处置不当易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会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冶金企业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视,促进企业采取有效地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冶金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 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与管理措施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冶金行业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较高,已经完成了对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实际责任落实效果却差强人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定都仅仅停留于制度层面,而且这种形式主义在整个行业中都并不罕见。无论规模大小,冶金企业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顾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情况,这种过分关注产能和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正是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足的表现,而这必然会给企业的生产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上,也并未做到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没有结合企业生产水平与生产规模的提升和扩大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与企业冶金作业的安全隐患不匹配,降低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
1.2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制定与更新存在问题
首先,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冶金工业安全生产标准的更新频率,我国冶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更新不够及时,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一般是4年更新一次,而我国冶金工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就目前而言,多数安全生产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准制定人员脱离实际,造成标准内容与生产实际衔接存在不足,存在着标准实施效果差、落实难度大等关键问题。在内容的制定上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特征,也没有结合实践而盲目制定,无法真正发挥出安全生产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作用。
1.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存在的问题
冶金企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等大型冶炼性设备,以及氢气、氧气、氮气、强酸、强碱等危险性介质,产出高温液态金属,伴随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涉及到高温、腐蚀、易燃、易爆等工作状况,存在众多的危险源点。比如煤气做为冶金企业的重要工业能源,具有无色无味、毒性大、易燃易爆等物理特性,极易引发群体性伤害事故。但是,在分析辨识、分级管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关键环节,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和现场隐患,给事故发生埋下的根源。
1.4安全生产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在冶金行业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冶金企业来讲可谓是一项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的规划,也是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一步,它的应用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以及行业中面临的风险。但是在安全生产费用的具体应用中存在着制度、使用、提取等诸多问题。
1.4.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冶金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费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都已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但企业的相关财务领导因多种因素削弱全面预算的管理能力,直接导致安全生产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形式化,安全投入得不到根本执行。
1.4.2全面预算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的管理思维影响,未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措施,降低了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管理的优势和正面影响,发挥不了安全生产费用所具备的切实的作用,而其他的部门也会对这一具有统一性和统筹性的管理方式形成弱化管理态势,进行责任推诿,坐视不理,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发展。
2 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措施
2.1提升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能力
2.1.1分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各级负责人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单位负责、部门监管、专业分工、全员参与”的专群结合工作机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安全防范触角延伸到生产建设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使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职工。
2.1.2强化安全管理梯队建设。生产厂、车间及班组专兼职安全员,构成了基层安全管理组织网络。要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参加安全管理队伍,提升安全管理整体能力水平基础条件;要提高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执行车间最高或次高操作岗位薪酬,充分调动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性;要强化班组安全管理能力,班组应配有专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落实班组的安全管理责任,班组全体成员相互之间强化联保互保和连挂考核措施。要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基层干部要认真组织上级精神的传达,传递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把每名职工培养成为优秀的岗位安全卫士,为保障安全生产守好土、站好岗、尽好责。
2.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审视安全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和适宜性,不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更新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适应冶金企业安全发展新形势,组织完善生产厂、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3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导入和引进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具体体现。冶金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组织和领导,制定“标准化”推进措施,开展“标准化”内部验收检查。定期组织创建过程和实施效果总结评价, 挖掘先进的工作经验和亮点,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现场、管理、操作等方面,持续提升执行标准水平和作业行为水平。同时,深入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标准化。
2.4规范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2.4.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风险点排查、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和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程序、方法和标准等内容。
2.4.2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内容。
根据风险评价和风险因素辨识结果,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列明管控重点、管控机构、责任人员,规范技术改造、运营管理、培训教育、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管控措施。
2.4.3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动态信息化监控。
建立健全风险点管控档案,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排查台账、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巡查检查记录等内容。
2.4.4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培训教育。
安全生产风险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宣传,增强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
2.5加强安全生产费用全面预算管理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费用预算管理要以企业的实际发展作为基础,一是将预算编制的运行进行切实的优化,从而建立起滚动年度预算相融合的模式,对预算的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对预算工作的准确性进行提升,科学的对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进行预判预测。二是安全管理部门要完善安全费用的判定依据,杜绝各类“无关”费用借助“安全”途径进行消化,真正保障安全投入,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使用推进安全生产绩效提升。
3 结论
冶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为促进冶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提升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应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运行,构建自上而下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和科学全面的双重预防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费用的精准投入,夯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防控基层基础,打造冶金行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明龙.浅析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冶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财务学习,2016,23:80
[2]杨馥羽.关于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13-14
[3]李晓鹏,黄家敏,霍斌,徐春旺,郭会超.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J]冶金与材料.2020,40(0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