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台市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层社区网格工作任务重,存在“网格万能论”
基层社区治理任务繁杂,尤其是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较多,其表达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进而增加利益冲突事项化解难度。当前,网格员的工作琐碎且繁杂,主要涉及到巡查走访、隐患排查、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法律政策宣传等一线工作。尽管市县两级已经制定出台了网格任务事项指导清单、禁入清单,对纳入网格管理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职能部门和镇街依然习惯把工作任务压到网格,存在着“网格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万能论”思想,耗费了网格员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服务群众质量和效率。
(二)基层社区网格工作布局乱,缺少网格联动机制
基层社区网格工作是一项线多面广的工作,涉及到的部门、主体以及要素较多。但是由于当前基层社区网格工作布局比较混乱,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体系,各个部门、主体和要素之间也缺少配套合理的网格联动机制,导致网格化管理系统内上报的事件处置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目前全市除芝罘区组建成立了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网格化治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上民声、“下呼上应”平台等一体整合以外,其余区市对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整合均不彻底,同一事件群众向不同渠道投诉反映后,各平台之间缺乏沟通互动,导致问题“多头交办”、基层“多头答复”。
(三)基层社区网格工作权力小,降低网格运转效率
网格是治理体系的最小的单元格,是行政力量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无论是网格管理人员还是网格员,其级别较纵向上任何一个层级低,工作权力也较任何一个层级小,所以在基层社区管理中,网格管理人员和网格员对上级的任务分配、工作调动都只能被动接受,而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工作权利小,能调动的资源有限,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有限,导致基层社区网格运转方向呈“单向”,只能实现“自上而下”运转,不能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运转,从而降低了网格运转效率。
二、烟台市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基层社区网格治理智能化水平低,缺少技术支撑
针对网格工作布局乱,重复浪费资源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智能平台建设不到位,缺少技术支撑。一方面指挥平台建设滞后。对照省里规定各地市指挥平台年内建成投用的要求,目前市级指挥平台和6个县市指挥平台尚未建成投入,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展。二移动终端配备不足。根据网格化治理有关保密要求,应为每名专职网格员专门配备移动终端,但目前仅有莱山区、蓬莱区、海阳市、龙口市、莱州市、烟台开发区、烟台高新区7个区市配备了移动终端,其他区市均采取研发安装手机APP方式开展工作,全市移动终端缺口达到2716部。
(二)基层社区网格治理专业化队伍少,缺少人才支柱
多网融合加强了基层建设、优化了基层服务,但同时也对网格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各区市现有网格员培训体系明显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次数不平衡。全市累计培训网格员三百多场次,平均每个区市培训二十多场次,但具体到个别区县,有的仅培训两三场次,区市之间培训次数差距较大。二是培训内容不齐全。各区市安排的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基础工作等,而对新纳入网格的专业职能缺少针对性培训,尤其是缺少对工作亟需的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等培训,这就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大。
(三)基层社区网格治理精细化程度低,缺少资金支持
一是资金投入有缺口。随着网格员人数增加、薪酬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各区市计划投入的财政资金中,实际拨付不到位,除部分资金仍在拨付过程中外,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二是财政投入不平衡。各区市计划投入资金平均数2234.7万元,超过平均数的有5家,低于平均数的有9家。三是“费随事转”难落实。市网格化《工作意见》明确规定“需依靠网格员开展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但对于经费划转的标准、途径、使用及监督等,尚没有明确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导致“费随事转”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三、烟台市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路径优化的措施
(一)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补齐治理短板
网格力量应该是“两个延伸”,一个是干部向网格的延伸,一个是群众向网格延伸,主要吸纳三种力量进网格:一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进网格。使他们成为网格的主力军,并且由他们来承担网格管理的责任,能够有效落实网格管理的主体责任。二是专职力量进网格。要全面整合当前社区网格治理中已经形成的诸如专职网格员、党建联络员、流动人口协管员、辅警、社工等专职力量,组建成复合型的网格力量队伍,统一部署、统一开展工作。三是社会力量进网格。比如村居民小组长、党员、五老人员、志愿者等,让他们以兼职网格员的身份出现,承担一些网格服务管理任务。
(二)搭建社区网格互联互通的智慧网络,增强治理弱项
智慧网络是网格的智慧“大脑”,要搭建社区网格互联互通的智慧网络,增强治理弱项。一要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市级层面应大力推广蓬莱区“仙境e网通”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参照其平台建设框架,对原有综治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综合设置指挥调度、信息汇聚、分析研判、智能流转、综合考核等板块;二要抓紧配备移动终端。区市层面应专项列支移动终端采购资金,按照“一员一机”要求,加快移动终端采购、配备,对专职网格员信息采集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替代,有条件的区市可逐步为兼职网格员配备移动终端,确保做到应配尽配、没有遗漏。三要严格落实保密措施。应完善网格化信息平台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一级一权限、一机一帐号、一人一密码”,加强对数据归集共享和使用的管理,对数据使用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调阅数据以水印方式全程留痕,确保信息绝对安全、不出问题。
(三)增加社区网格提质增效的资金保障,巩固治理优势
资金是基层社区网格工作的“源泉”,要增加社区网格提质增效的资金保障,巩固治理优势。为了解决网格化治理资金投入不均衡、有缺口等问题,应该建立市级奖补、以县为主的资金保障体制。一要设立市级奖补资金。市级层面应每年从财政列支一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网格化治理年终考核排名前3名的区市进行奖励,激励区市狠抓网格化治理。二要及时编列财政预算。区市层面应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运行、信息平台运转、专职网格员报酬等经费,全部纳入区市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每年由区市委政法委牵头,提前测算经费需求,列明开支计划,按程序进行申报。三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各区市应统筹使用网格化治理资金,建立专属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严格落实“费随事转”要求,由区市委政法委牵头,对纳入网格事项,逐项研究划转比例,统一转移至网格化治理专属账户,保障网格化治理各项经费落到实处,以资金保障增强巩固治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