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谈
​高天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天平,.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谈[J]. 文学研究,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78.
摘要: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与最初的原型“人教版”相比,主要对古诗词选编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典诗词整体比重也有所加大。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调整,这样才能与新环境下古诗词教学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文章主要以“部编本”视角探究有效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出了解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古诗词初中语文有效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078
基金资助:

备考师生须对古诗词引起足够重视,教学中应酌情考量中学生情境涉及。语文教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于必考古诗词的鉴赏应科学引导学生,重视赏析教学路径的走向把控,不浪费在倾倒漫灌的翻译任务上,而是稍加辅译诗词,加深学生印象,以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门生详细研读后激起乐趣,告知用途及解决问题的本领。中考语文教育纲要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中学教学知识形成评价体系。感悟教学本质内核,锻造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紧密联系生活,让古诗词走进多元课堂。研读纳总出中考古诗词鉴读需要查鉴意象及言语评释技能。

一、题型分析

1.意境

常式:营造怎样的意境?变式:形容怎样的画面?表达骚人怎样的思想?指津:寄委墨客感情物象(意象)综合构建的艺术,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步骤:①抓住主要风光,表现画面。忠于原诗塑形创造,语言优美。②营建气氛及特点用双音节词,如“孤独清静”“萧条幽静”等表现基调。③分析思想不能空洞。

2.创作

常式:怎样表现?变式: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怎样抒发?有何效果?指津:熟习经常使用表示意修辞、布局体例及表达体例。比方,正衬如桃花潭水千尺之情;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双关如东方日渐西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之意;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步调:指出何种艺术表现伎俩并连系详细诗句论述技法特点和表达结果,有效传达作者怎样心绪。

3.语言

常式:语言特色?变式:分析诗风;谈此诗艺术。指津:题型命题不求揣摩个别词句而须品味整诗风格,可用“朴实无华”“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作答。步调:用一两词确切点明词色;相关词句具体分析;指出相干文句表达情思。术语:沉郁顿挫、庄谐杂出、自然宏丽、饶有风骨、工精巧哀等用典:例如,鸡黍———专指款待宾客的饭菜;东篱———辞官归隐的田园居所或娴雅情致;长亭、柳岸———送行地;蝉鸣———悲秋;牧童———恬澹生活;孤雁、落帆———游子;斜阳———辞别晚年;黄昏———灭迫或苍莽象征;落红———伤春;渭城、阳关———送别唱曲。

4.炼字

常式:炼字,为什么变式:认为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其他?为什么?指津:作诗究字,品味锤炼妙处,放入句中结合意境情感分析。步骤:解释字句寄义;展开联想;点出衬意或表达情感。

二、浅析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1.设置趣味性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境内,在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黄鹤楼的壮美景象,体会古代文人登黄鹤楼的心情,为这首诗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以表达感情为主,其故事性较差,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此种现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课堂引入环节,通过讲述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诗词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诗词的深刻含义。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中学习《黄鹤楼》这一首唐诗时,可以设置一个课堂导入环节。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首先运用典故引出全诗,然后再通过对黄鹤楼景象的描写引发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崔颢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不多,学生对崔颢的了解也不够多,老师可以引用历史故事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李白也曾游历过黄鹤楼,他在欣赏完黄鹤楼的盛景后,被黄鹤楼的景象所触动,也想作诗一首,但在黄鹤楼上看到崔颢留下的这首《黄鹤楼》,不免惊叹其语句之精妙,自觉无法超越,只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学生通过小故事了解到自己所熟知的大文豪李白也称赞这首诗,不免对这首诗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古诗词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为隐晦,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怀今等表达方式来抒发感情,古诗词相对于文章来说短小精悍,诗词中的每个字都值得深究。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壮阔景象,无法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景象产生情感共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游山西村》这首诗为例,在学习这首诗时,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准备一段乘船行走在山水之间,发现远处村落的视频。对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句可以插入描写古代农村街道上景象的图画,还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在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段优美的古筝纯音乐,渲染乡村生活的悠闲。作者陆游在写这首诗时,正是官场不得志,赋闲在乡村老家的时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这篇诗作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品鉴诗词,学习其中的美好品德

古诗盛行于唐宋时期,主要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及五言律诗这几种,词兴起于晚唐,在北宋时期达到一个顶峰,清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在格式上诗和词有很大的差异,但古诗词在表达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鉴古诗词,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优良品德,在学习诗词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利用诗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老师要逐句分析诗作,带领学生品鉴这首诗作。这首诗是李白创作于在官场上收人排挤,不得已离开京城的路上。前面两句化用前人的诗句,写出自己面前宴席的华贵丰盛,引出下文这满桌珍馐不能引起李白的兴趣,李白沉浸在仕途受阻的悲伤情绪中,后面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看似是描写行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实际则是作者表达自己官场仕途之路的坎坷。但后面李白想到姜尚、尹伊也是怀才不遇很久,最后得到了君王的重用。所以最后一句一改前面沮丧的心情,对前路又充满了信心。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李白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古诗词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体会诗词语言的魅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审美观。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基础工作。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史世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5.

[2]肖炜宏.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20,18(10):80+82.

[3]赵俞凌.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108-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