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教学策略研究
李少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少英,. 小学语文古诗词综合教学策略研究[J]. 中文研究,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5.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既能够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学好语文,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此,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有效策略几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45
基金资助: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引导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中。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应充分认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带领学生领会古诗词的奥妙,帮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有必要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应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课堂形象,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多注意学生的课堂情绪,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迷茫时加以引导。以古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板书、口授和学生的背诵为主,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实际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这首古诗的主旨及背景,学习它的修辞手法,寻找它蕴含的各种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的作用。在学生对这首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首诗的前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蕴含的自然道理,并且描述诗词呈现的画面:长安街上淅淅沥沥的小雨润滑如酥,在远处看的时候草色是连成一片的,而凑近来看,却显得稀稀疏疏。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并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更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进行古诗词诵读,使其能够在理解古今释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蕴含的诗人情感,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也使学生更有效地感知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虽然看上去内容简单、文本短小,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和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进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首先以配乐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范读,使学生能够仔细倾听,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不一样的韵律。然后由教师领读,请学生进行跟读,引导学生注意模仿,并在读通句子的同时,能够读准字音。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自由练读,给学生一个熟悉的过程,使其能够学习掌握句子的读断和韵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古文语感。最后,随机点选班上的学生进行朗读,以朗读个例的形式再次纠正学生的文字发音和语句读法,以使学生能够流利、有韵味的进行朗读,并能够在逐步理解词句意思的同时,理解故事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二)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更不能想像出古人生活的场景和环境。就此,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再现古诗词内容的同时,带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官体验,使其能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当中,激发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在促成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助力学生古诗词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都属于写景类的古诗,但是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这两个景点,自然也不好想象古诗中所描绘出的美丽意境。就此,教师便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引导学生感受鹳雀楼之高,欣赏鹳雀楼之上的美景,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带领学生到美丽的庐山看一看,直观感受和品味瀑布“挂前川”的意思,体会瀑布从山上流下的动人场景,真切感知庐山瀑布的高和长,感知其中景色的新奇和壮观,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同时也使学生深刻感知古诗词的用词之妙、意境之美,调动其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古诗词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离小学生的现代生活比较遥远,进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认知其中的古今释义,又要立足课本知识和古诗词本身,为学生拓展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在有效拓展和增长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其更深刻地感知古今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介绍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介绍,使学生知道古诗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知道其在诗、辞、散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明白惠崇是北宋一位有名的和尚,是苏轼的好朋友,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不仅如此,还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惠崇所作的《春江晓景》图,进而在拓展古诗写作背景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古诗题目,使学生明白这首古诗是苏轼为自己的好友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所题写的。在高质量开展课堂教学导入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使其能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结语

总之,古诗词整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多种方式的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窥见古诗词背后丰富的内涵,领略古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艳.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6(3):29.

[2]郭旻.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黑河教育,2018(5):32—33.

[3]董谦.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教育参考,2017(1):65—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