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部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与领域中,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各行业的创新发展。对于金融行业也是同样的,面对我国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科技的融合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活力,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数字技术作为现代化科技,在金融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发展,不断驱动金融创新与转型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传统金融机构与企业都在探索数字技术在金融创新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强化金融风险的管控、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同时扩大经营管理的规模,实现金融行业的多元化与精准化发展。
一、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的历程
从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笔者根据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分别为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以及业态数字转型阶段。对于信息数字化以及业务数字化阶段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是比较有限的,其主要作为一种经营管理的工具提升机构运营的效率,传统金融业务与数字技术之间还是存在不可跨越的壁垒,这两个阶段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会对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发展形势造成过多的影响。而业态的数字转型阶段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数字化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创新科技,能够将金融业务与技术融合成一体,甚至能够导致部门金融领域被彻底替代。
二、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变化趋势
(一)服务去中心化
笔者以商业银行为例进行服务去中心化的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其开展信贷以及消费金融业务的时候都需要征信的支持,其中征信的核心就在于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数学的分析。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以及提供服务的时候能够收集客户的个人信息,并及时给出合理的风险定价,再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为企业以及个人提供贷款业务。在整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是资金的供给方,同时也行使了中介的职能。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数字驱动已经能够实现金融领域的去中心化发展。比如某金融产业或者服务使用了数字加密技术,该技术就能够保存用户的相关信息,有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并帮助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进而顶替金融中介业务的作用,实现去中心化。
(二)数据多元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信息也成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工具。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其后台服务与运营过程中都会收集到大量的信息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还呈现出指数增长的形式,如此庞大的数据自身具有较高的价值潜力,值得被分析与挖掘。而数字技术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的高效处理,进而提高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除此之外,金融行业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型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笔者以银行为例进行分析,当前银行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线下营业网点的调查问卷以及办理业务时留下的个人信息,得到的大多是居民以及企业的资产数据。而银行如果能够灵活应用数字技术,就能够获取互联网企业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与交易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得到更有价值的金融数据信息。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技术推动了金融行业的个性化发展,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而同时产生的多元化数据更是实现了金融市场的份额与利润优化。
(三)决策智能化
针对金融行业有关客户服务研究、投资管理以及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数字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现深度学习,这样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智能投顾就是数字技术决策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应用,金融机构通过人工智能对客户交互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将投资相关的理论与决策体系应用于数字技术中,这样就能够提高组合决策的能力。尤其是在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知识图谱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实体关系网络的需求,并客观、正确评估存在的金融风险,帮助市场参与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三、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技术引发新的金融排斥
数字技术的过度应用可能会导致新的金融排斥问题,首先,当前很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较弱的群体对于传统的线下网点还存在较为依赖的情况,其自身学习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此时的数字技术应用可能会提高金融服务的门槛,进而触发技术性金融排斥。除此之外,金融行业的弱势群体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事物,其对于数字技术的认知不足,对于相关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够信赖,会产生本能的排斥心理。因此,人们应该主动提升自我金融素养,正确认知数字金融的概念,不然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泛化就可能导致出现“数字鸿沟”。
(二)金融风险增加
数字驱动金融创新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金融风险,首先是考虑到数字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的金融风险,比如资金信息安全等。其次则是数字技术在金融商业模式的运营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软件的时候难以杜绝欺诈、恶意套现、信用风险等问题,很多网络众筹项目中都存在极大的审核风险,对于互联网保险的线上信息填写也存在着欺诈和逆选择风险等问题。最后,与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相比,网络空间具有传播速度快、参与规模大、范围更加广泛等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同风险之间的关联度,一旦出现安全漏洞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优化
实现数字驱动金融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能力。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开拓业务范围,拓展金融业务的边界。笔者以资产管理行业为例进行分析,该行业中能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同时增加智能投研以及智能投顾等业务,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增强机构的投资决策能力,同时还能够拓展客户渠道,实现尾部客户的精准识别,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其次,金融机构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与金融科技将自己的运营管理实现线上转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运营的成本。笔者以保险行业为例进行分析,保险行业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代理人的精准识别,进而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当前我国寿险行业已经出现了整体产能下滑的问题,保险行业不仅应该重视人才队伍的扩建,同时还能够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并使用数字技术驱动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保险行业财务资源的有效投放,提升机构自身发展层面的效能[1]。
(二)实现金融产业链业务贯通
数字驱动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第二步就是实现金融产业链的业务贯通,具体来说就是以金融业投融资相关产业链为焦点,实现其上下游业态的聚合,并加强行业风险的管控。笔者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进行分析,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连接金融与实体产业的创新业务模式,由于其在实际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上下游企业结构复杂的问题,导致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参与主体存在信息分割以及风险增加等情况,最终导致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是面临更大的信用成本与风险。数字技术的充分应用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的转型发展,机构能够使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更多的舆情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传导债权凭证等关键信息,这样就能够解决信息隔离以及风险性增加等问题。因此,针对具有信息在上下游传导业务特征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数字技术优化其底层结构,同时增强信用信息基础,这样就能够提高其业务效率,实现持续发展[2]。
(三)打造开放式金融生态圈
最后阶段就是开放式金融生态圈的塑造,实现生态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中主要涉及资金与资源的有效应用,金融机构更加希望不同的企业、行业以及产业之间能够形成多维度的协同效应,应用数字技术形成金融产品的“生态圈”。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中,受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金融机构业务端推动“生态圈”建设的难度较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生态圈”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优化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渠道,同时还能够收集与积累客户信息资源,发挥出信息的价值优势,实现数字业务的联动,推动生态圈的建设,实现不同金融产品的协同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现实,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突破金融信息的壁垒,实现不同行业的协同发展,构建有效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该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在金融管理以及服务中融入数字技术,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虹. 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 000(006):61-63.
[2]李飞, 乔晗. 数字技术驱动的工业品服务商业模式演进研究——以金风科技为例[J]. 管理评论, 2019, v.31(08):297-306.
[3]何宏庆.数字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