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又名中医气功学。中医传统健身疗法作为中医药大学特色课程,不仅可以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而锻炼身心技能,而且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医传统健身疗法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走进我们的视野,在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和未来,传统健身疗法都将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各类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本文强调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在未来健康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医传统健身疗法推广传承的建议。
1 中医传统健身疗法的功效
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主要是通过意念、呼吸、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改善人们机体脏腑功能,调节整个身体血脉,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益寿延年[1]。通过网络学习和文献资料,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又称为推拿疗法、养生疗法、健身疗法等。在突发情况期间,中医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网上盛传的医生带领患者学习“八段锦”的视频大火,传统健身疗法再度走进大众视野。很多人曾经抱有很大疑惑:那样简单的做几个动作,真的可以有功效吗?中医传统健身疗法是传承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少林健身气功和易筋经是源自导引图,其中不同的招式都有不同的功效。例如少林健身气功的“倒拉九头牛”就可以重点锻炼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肱二头肌,肱桡肌等肌群,有利于增强两臂的旋力,握力。同时,也可以做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益肺强肾,扶正祛邪。适合肩臂痛麻,气喘,肺气肿,失眠,体虚等患者锻炼[2-3]。通过锻炼能够健康体魄,对身体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基于中医理论,研究编排并推出了中医健身疗法——“形气神合一放松法”,献给在奋战一线战斗的勇士们,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舒筋活络,安定心神,强身健体,恢复精力,增强抵抗力[4]。
2 中医传统健身疗法的推广
经过漫长的居家生活,相信很多人已经发觉了自身的变化。首先是容易失眠,其次是身体的肥胖和容易疲惫,每日的状态都是颓废的,甚至脾胃疾病也很容易发作。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身体机能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也在降低,如果放任这样下去,哪怕不是顽强的病毒入侵,也许只要普通的感冒都会难以痊愈。同时,以往认知里的治病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机械的打针吃药不是根治问题的最高方法,甚至会让人的身体心理产生依赖,从而忽视对自身状况的调整。在得病后如何医治永远都是事后的修补,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是少得病。那么又如何能做到少得病呢?当然是保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并且有一个良好的身体调节功能。除身体的各项机能之外,保持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时间的居家使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日复一日的错误作息方式更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心情的恶劣。而少林健身疗法恰恰具有我们熟知的“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功能,长期的坚持可以达到强健体魄和平心理气的功能,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其实自古以来就有“武医结合”的理论,因为无论是武术还是医术,只有在结合一起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少林健身疗法等传统健身疗法也曾多次强调其治病防病的功能。现如今,中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广,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但是健身疗法却始终没有达到如此广泛的影响,很多人对传统健身疗法仍旧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如何练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保证自身的健康,才能在未来面对疾病时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少林健身疗法是推拿流派的重要基础疗法,也是武术家们强健体魄的一种基本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失眠,锻炼上下肢的力量,强健筋骨,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推进全民进行健身疗法练习是很重要的。
3 中医传统健身疗法传承发展
中医传统健身疗法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疗法,且国家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出发展中医的政策,重在引导中医药文化和传统健身疗法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可以从教育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在学生的体育课程中加入疗法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多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讲座,通过讲解让青少年们更为清晰的了解我国的中医传统健身疗法,激发他们的兴趣[5-8]。其次应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大媒体方面对于中医传统健身疗法的宣传,只有提高知名度,打破以往对中医传统健身疗法的错误认知,才能让疗法真正的走进大家的生活[9]。最后疗法的相关文化不仅在国内可以高度发展,同样也可以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4 结语
养生无疑是未来的大趋势,保持一个有活力的状态,延长生命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做到的。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在养生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在外部达到锻炼的效果,在内部也可以平心静气,使心态平和。中医传统健身疗法在未来也一定会为健康事业发挥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德瑜.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樊旭,马佳,刘诗若,宋海英,鞠庆波,廖威.不同养生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5):1148-1153.
[3]张海平,包兴安,白巍,高岩.传统健身疗法与高血压防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4):44-46.
[4]窦晓鑫,杨玉莹,卜志超,孟静岩.试从中医角度认识[J].天津中医药,2020,37(2):137-140.
[5]何姿蓉,彭洪莲,金荣疆,郭鸿,白新刚.传统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运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6):72-73.
[6]方磊,严隽陶,孙克兴.传统健身疗法五禽戏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3):837-840.
[7]郭光昕,曹奔,朱清广,张帅攀,周鑫,吕智桢,吴志伟,徐善达,孔令军,孙武权,程艳彬,房敏.中医传统疗法的应用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01):1-4.
[8]郭争鸣,刘毅,王德瑜.推拿练功对大学生体质发展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3,19(6):57-59.
[9]郭郁.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