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应用在捐献器官植中的伦理学意义
郑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琪,.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在捐献器官植中的伦理学意义[J]. 国学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26.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的应用伦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应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器官的11例脑死亡公民作为探讨对象,观察对比分析ECMO应用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氧分压(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结果:ECMO应用后2h、4h、6h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明显好转,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趋于稳定,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逐步减少,与ECMO应用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应用ECMO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器官供体维护效果,促使器官供体利用率最大化。
关键词: 器官移植;体外膜肺氧合;脑死亡;肝功能;肾功能
DOI:10.12721/ccn.2021.157026
基金资助:

器官供体移植捐献是现代临床有效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器官供体移植捐献数量极少,严重制约着器官供体移植事业发展[1]。脑死亡后、心脏死亡后、脑-心双死亡后的器官供体,是目前临床进行肝移植手术、肾移植手术的重要来源,不论何种类型的器官捐献,都面临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氧缺失等问题,不仅影响器官供体移植捐献质量,而且还影响着受体预后[2]。故而及时科学维护器官供体移植捐献质量,进一步提高器官移植有效率,显得至关重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可以改善组织灌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由于能够改善供体质量,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而备受推崇[3]。近年来,在器官供体移植捐献的脑死亡中,ECMO逐渐成为了维护供体器官的首选,但实际应用期间存在诸多医学伦理问题,故本研究特此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接收11脑死亡公民并给予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21-53岁,均龄(37.94±6.68)岁;7例伴发心脏骤停、4例未伴发心脏骤停;自主呼吸已经停止,经气管切开插管,辅以呼吸机通气。

1.2方法

首先排除可逆性昏迷,通过头颅超声、脑电图检查,确定无脑血流灌注,无脑干反射,陷入深度昏迷状态,12h后再一次观察评估,结果无任何改变,则视为脑死亡。在红十字会负责人见证下,向家属说明器官供体无偿捐献流程,并签署无偿捐献书、知情同意书,与此同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确定与器官供体移植捐献原则相符后,依据中国法律法规完成相关捐献流程。对于无偿或自愿捐献者,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理,以稳定血流动学,包括肛温维持、应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抗凝、抗感染、改善呼吸参数、液体复苏等等。另外,需对供者做好肝肾病理活检,确定供者肝肾有无病变。对供者辅以ECMO管理情况下,将供者送入室,进一步获取供者肾脏、肝脏等器官。为受者移植供体前,主动与受者家属交流,说明器官移植来源、手术费用、并发症等等。

1.3观察指标

ECMO应用前以及应用后2h、4h、6h等不同时间节点,监测并记录肝功能、肾功能、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以及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使用量。

1.4数据统计处理

选用SPSS22.0医学软件给予统计,肝肾功能、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以及相关药物使用量等计量资料以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x̄±s)形式描述并进行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要求,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ECMO应用前后肝肾功能 见表1

表1 ECMO应用前后肝肾功能对比(x̄±s)

1.png

注:与ECMO应用前比较*P<0.05

2.2观察ECMO应用前后生命体征 见表2

表2 ECMO应用前后生命体征对比(x̄±s)

2.png

注:与ECMO应用前比较*P<0.05

2.3观察ECMO应用前后药物使用量 见表3

表3 ECMO应用前后药物使用量对比(x̄±s,ug/kg/min)

3.png

注:与ECMO应用前比较*P<0.05

3讨论

供体器官获取途径、获取来源以及分配等方面,是供体器官移植捐献中最重要的伦理学问题[4]。尤其是供体器官获取途径、获取来源两方面,由于供不应求,无偿捐献的器官数量极少,给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受伦理问题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我国已取消使用死囚器官,进而导致器官短缺现象日益加重。我国脑死亡公民的器官捐献发展进程较晚,器官移植手术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致于器官捐献方面的ECMO技术使用尚存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环境变迁,无偿捐献器官的供者逐步增多,ECMO应用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本研究中,11名脑死亡公民辅以ECMO管理,结果ECMO应用后2h、4h、6h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明显好转,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趋于稳定,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逐步减少,与ECMO应用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ECMO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肝肾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器官产出,提高器官捐献质量,与现代医学伦理学要求相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器官移植捐献事业发展,减轻了器官短缺压力[5];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受者权益,使更多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供着器官利用最大化,创造出了优良的社会效应[6]。以上优势为ECMO技术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ECMO技术的介入,虽然有利于器官质量提升,但是供者长期损伤是否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改变,还需要专业判断,比如肝肾功能的病理学检验等等,在供体器官质量过程中,不能单纯因为ECMO器材损耗而放宽使用标准,必须基于道德伦理基础,充分、全面保障受者权益[7]。为了进一步避免器官分配以及获取等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医院应当与政府加强建设并规范器官移植捐献网络,最大化器官利用率,使受者受益,从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综上,ECMO技术对供体器官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具有积极正面的医学伦理学意义,值得在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广泛推荐。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