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晏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晏杨,. 观察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9155.
摘要:
观察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240例,随机分为12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之前,先给予质量控制分析,然后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致病菌类型、检出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质量控制分析方案应用于微生物检验之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致病原因,并将检验准确率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 质量控制分析微生物检验疗效
DOI:10.12721/ccn.2022.159155
基金资助:

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即微生物检验,特别是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可发挥更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够对病原菌传播进行有效控制,还可能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息息相关,当患者院内感染后,通过及时明确病菌种类,并为其对症治疗,能够为其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避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将预后改善[2]。虽然近年来国内医疗水平、检验水平正在快速提高,且医疗设备正在不断地更新,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也相对更加的顺利、高效,但仍会受到多因素限制,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微生物检验质量,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不利,甚至可能对其治疗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质量控制[3]。本次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01月-2022年12月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120例在微生物检验前接受质量控制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40例,均收治于2021年01月-2022年12月,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其中包括7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龄13-50岁,平均(28.24±3.69)岁。对照组同样为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14-49岁;均值为(28.95±3.80)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对照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标本采集、保存、转送、镜检、分离培养标本病原、进行药敏实验。在此过程中并不采用质量控制分析。

观察组在接受质量控制分析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主要从微生物检验仪器、流程、环境以及人员专业化程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实施,在此过程中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基础,且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微生物检验操作。与此同时,必须将标注“有效使用时间”以及“制作时间”的标签张贴于培养基外部,并确保培养基具有无菌性特点,在使用前始终处于无菌环境,同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体积、pH颜色和成分均与微生物检验需求相符。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微生物检验流程以及相关制度开展工作,确保正在使用的微生物检验仪器工作状态正常。如果在检验期间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都要在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并重新进行检验。两组患者均以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为基础,接受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微生物的检验结果。(2)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①显著有效:患者不再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无异常;②有效:患者仍然存在局部不适,但相关症状已消失;③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致病菌类型与检出率均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微生物检验结果(n,%)1.png2.2治疗总有效率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总有效率(n,%)2.png3、讨论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家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因此对医疗工作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4]。现阶段,临床受到病原体感染因素而致病的人数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此类病患,必须积极、准确地将致病菌种类找出,才能够帮助医师更好地实施针对性治疗,从而使患者临床疗效提高[5]。基于此,必须加强对于微生物检验的重视。然而,由于操作流程、操作环境、操作仪器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到微生物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想办法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6]

本次我院在微生物检验前开展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明显提高了观察组织病菌检出率与类型,且表2数据显示,在120例患者中,显效55.00%,共66例;有效治疗占比43.33%,共52例;无效治疗2例,占比1.67%;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33%,共118例,整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率为32.50%,共39例;有效率为53.33%,共64例;另有17例无效,占比14.17%;总有效率仅为85.83%,相对不够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对照组患者在未实施质量控制分析的前提下就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这会导致所得数据精准度不足,从而可进一步对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7]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临床在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时,应注意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主动完善相关的微生物检验制度。首先,医院要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度,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个人的权责范围,并严格按照责任制度开展各项操作[8]。其次,医院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并将检验人员操作熟练度、温度控制效果等均纳入评估指标中,同时安排专人对微生物检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要求其准确记录评估指标[9]。(2)严格控制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检验结果受到检验人员操作准确性、熟练度等因素影响,而该项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复杂性,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10]。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优先聘用综合素质较高的微生物检验人员,通过评估判断其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择优录用,优中选中[11]。此外,还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微生物考核与培训,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扩充,确保其能够及时掌握并了解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12]。(3)做好微生物检验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①控制前: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信息记录,采集标本并验收等,此时医生要将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姓名、门诊号、发病史等一系列基本情况认真填写好,采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化采集,严格把控标本采集时间,准确选择采集部位,合理选用采集器具,其间防止污染样本,并做好采集后的储存工作[13]。另外,由于很多患者在此阶段都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样本质量,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在采集前与患者有效沟通,使其明确样本采集的目的、来源、注意事项等知识,耐心为其答疑解惑,以消除其负性情绪与不良心理状态,尽可能使其以一个轻松、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样本采集[14]。工作人员在验收标本时,还要注意仔细核对,并在无误后及时记录送检时间和采集方法。如果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应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予以处理。②控制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度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设备质量检验、维修、保养工作,加强设备运行期间的管理[15]。另外,微生物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养基质量的影响。因此,检验人员也要加强对培养基质量的重视,积极落实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工作。基于检验结果亦可受到培养基湿度、pH值以及灭菌情况的影响,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充分参考样本和培养对象合理选用培养基,尤其要加强对于培养基pH值的重视,尽可能将培养失败风险降至最低[16]。与此同时,检验人员还要对培养基灭菌条件进行全面控制,做好培养基灭菌工作,避免检测结果错误。③控制后:一方面,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大多已经实现自动化,因此,检验人员在标本分析完成后,一定要严格核对并检查,同时准确录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标本编号、检验结果、分离情况等信息,确保最终的检验结果与患者资料相匹配[17]。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需要认真、仔细地审核报告单,并安排专人管理、接收报告单,为后续的核对与复查工作提供更多便利[18]

【参考文献】

[1]庄培渠,莫观海,陈宇锋.茂名市人民医院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2(05):89-91.

[2]土燕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174-176.

[3]钟滴冰.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3):165-167-237.

[4]何侣.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1):154-156.

[5]侯昆.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相关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147-150.

[6]吕春宝,杨凤华,王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44-45.

[7]王玲莉.研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150-151.

[8]付燕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8):4101-4102.

[9]冯王富,谭荣朝,张春玲,等.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09(17):126-128.

[10]程超联,冶辉.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155-156.

[11]王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237-238.

[12]高吟,徐庆,朱琦琪,等.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98-299.

[13]林琳,张凤华,刘爽.提高临床医学生微生物检验见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1):1336-1338.

[14]赵培沛.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5):138-139.

[15]邹钢.研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144-146.

[16]杨慧敏,谢艳军.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06):664-666.

[17]王艳芳.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3):120.

[18]杨俊文.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相应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1):140-14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