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诗歌翻译中意境美的体现
​曹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琳,. 林语堂诗歌翻译中意境美的体现[J]. 文学研究,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155.
摘要:
国学大师林语堂一生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在翻译中国传统诗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翻译美学理论,指出诗歌翻译之美在于“意境”的传达,本文旨在通过对林语堂诗歌翻译美学理论和诗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了解林语堂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对意境之美的再现。
关键词: 林语堂;诗歌翻译;意境
DOI:10.12721/ccn.2023.157155
基金资助:

林语堂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散文、小说、传记、学术、翻译等方面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此外,林语堂在诗歌创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晓风堂上语,残月林家诗”,林语堂以不刻意求工的诗歌创作展现了睿智洒脱的人生,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体现在了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中。林语堂结合诗歌翻译实践,在很多文章中阐明了自己对诗歌翻译的看法和见解,比如,林语堂的《论翻译》、《论诗歌翻译》、《译东坡“行香子”二首》、《译乐隐词》、《英译黛玉葬花诗》。因此,无论在诗歌翻译理论还是诗歌翻译作品,林语堂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都是值得铭记的。

一、 林语堂诗歌美学翻译理论

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美学思想。林语堂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三个标准:忠实、通顺和美。其中,林语堂强调翻译应该把美的标准考虑在内。“理想的翻译家应该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1诗歌作为一种凝聚人类语言精华的艺术形式,以其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传递着人类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提及“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2林语堂指出翻译的忠实性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是要传递出原文的整体意境,诗歌翻译应该忠诚于艺术之美,因此,林语堂在诗歌翻译中非常强调诗歌艺术之美的再现。如何在翻译中再现诗歌所承载的艺术之美呢?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3林语堂在《论译诗》中指出“意境第一”4诗歌之美体现在其意境之中,这也是诗歌翻译难以传达的部分。林语堂的诗歌翻译精髓在于其对“意境”的准确表达。林语堂认为翻译“意境”的基础在于“用字传神”、“用字精炼”。

二、 林语堂诗歌翻译中意境传达之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意象融合形成的艺术形式。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结合比任何其他文学风格都更为紧密。对于意境的准确把握优先于音韵以及节奏感等要素的选择。在翻译诗歌时,要以创作的理念来重现原诗的艺术之美。如何保留和再现原诗的美学价值?仅仅通过将诗歌翻译成英文散文或空白诗不是一种理想的办法。诗歌具有诗意,严谨的用词是至关重要的,找到最关键的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所谓的“诗眼”,同样,翻译时也必须字斟句酌,用词简洁而恰当。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同样需要具有诗歌品味,选择最恰当的“诗眼”,保留原诗的韵味。林语堂在翻译诗歌时用词非常谨慎。

以林语堂翻译苏东坡《殢人骄·赠朝云》为例。

原文: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卦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Bones of jade, flesh of snow,

May thy ethereal spirit stand unafraid,

Though the dark mist and the swamp wind blow.

May the sea sprites attend thee,

The paroquets and cockatoos befriend thee.

Thy white face doth powder spurn;

Vermilion must yet from the lips learn.

Flesh of snow, bones of jade,

Dream thy dreams, peerless one,

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 5

苏东坡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他的小妾朝云,在他被朝廷放逐时,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首诗是咏梅,但是这首诗象征了朝云的美和崇高的品质。在译文中,林语堂成功再现了原诗中细腻的情感。苏东坡在诗的开头描写了梅花的婀娜多姿。虽然梅花生长在疟疾之地,但是她的玉骨、血肉可以抵挡疟疾的入侵。接下来两行描写了海妖对梅花的喜爱,并总是派鹦鹉来和她交朋友。在这一部分,诗人生动地歌颂了梅花的超凡脱俗和纯洁。在诗的最后两行,诗人描述了梅花的美丽和他对逝去爱人的思念。“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歌颂了梅花不化妆的自然美。面对这样的美,苏轼悲叹梅花随着朝云的死而逝去,梦中也无法相见。诗中的梨花意为“梨花云”,“云”意为“朝云”。为了再现原诗的意境,使西方读者有和原文读者同样的感觉,林语堂重复了“Flesh of snow, bones of jade”来强调朝云的纯洁和高尚。“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表现世俗世界不值得认真对待,称赞了她无与伦比的高贵品质。“Dream thy dreams, peerless one”与原诗“高清已逐晓云空”有同样的含义,“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表达了“不与梨花同梦”的相同意境。

三、 小结

诗歌翻译是美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语堂的翻译美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了诗歌翻译的理论基础,不仅将“忠实”与“通顺”的翻译理论应用于诗歌翻译实践中,而且力图实现最困难的“美”的翻译标准,其认为译者应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负责。翻译应强调以传递原诗意境之美的艺术特性,忠于其美学指向。艺术之美境也正是译者一生所致力于实现的。

文献:

1. 林语堂,1995论翻译[A]林语堂名著全集.语言学论丛[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06.

2. 林语堂,郝志东.沈益洪译.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 王国维. 《人间词话》.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4. 林语堂. 《论译诗》. Ed. Liu Jingzhi刘靖之.《翻译论集》. 香港:商务印书馆馆,1981.

5. 林语堂译.东坡诗文选(林语堂中英对照丛书)[Z].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