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的价值研究
宋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霞,.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的价值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9161.
摘要:
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本地区收入的8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样本后,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情况。结果:88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85例,检测出率96.59%,其中又以志贺菌检出率38.82%最高,其次为沙门菌25.88%、弧菌属18.82%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均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33.33%、18.75%,沙门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为31.82%,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为44.44% 其他病原菌则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60.00%。结论: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疾病中病原微生物主要志贺菌、沙门菌以及弧菌属为主,临床可以通过微生物检验明确患儿的病原菌类型,并通药敏试验为其选择高敏感性治疗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9161
基金资助: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过于频繁、性状改变等,而发病原因多以病菌侵蚀为主,但不同的病原菌由于耐药性不同,需要准确选择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类患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明确其细菌感染类型至关重要[1]。大量实践研究表明,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以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以及气单胞菌等为主,而感染则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容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对其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病原微生物检验是目前临床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常用手段,可以用于明确导致患儿腹泻的病原菌类型,并依据检验结果开展药敏试验,进一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情况,从而为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不仅是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更是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3]。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本地区收入的8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研究了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疾病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地区伦理委员批准后,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本地区收入的8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当中共有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41例,年龄:0-11,年龄均值(5.61±0.89)岁;病程时间:2-12d,时间均值(6.31±0.55)d;单日腹泻次数:3-18次,次数均值(9.16±1.82)次。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2)患儿大便次数显著增多,且性质发生改变;(3)家属已对本研究内容知识,且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非细菌性腹泻患儿;(2)患儿精神疾病或明显智力障碍患儿;(3)心、肝或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儿;(4)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验:患儿入院后,采集粪便样本,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开展细菌培养、分离操作,先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然后开展镜检,采用SS培养基对标本实施培养,于35℃恒温环境当中进行培养,持续时间为20h,然后以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 型号:SXK115M187416)对培养基内的可疑菌落进行全面分析。微生物鉴定标准以《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作为参考;然后利用血清凝集试验、生化反应鉴别病原微生物类型,最后取样开展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病原微生物检验完成后,以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Current K-B method,K-B 法)开展药敏试验,试验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临床最常用的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等,于35℃环境中连续进行培养,持续24h,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将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计算出来。

1.3指标观察

(1)分析患儿病原菌微生物检测结果。对检出菌群、菌种进行分类,并进行检出率计算。(2)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分别统计各类检出菌型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以及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软件为本次研究所获数据的处理工具,使用“[%(n)]”表示为计数数据,采用“”进行数据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分析患儿病原菌微生物检测结果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在88例患儿当中,病原菌阳性检出85例,检出率为96.59%,其中志贺菌检出率38.82%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菌属,P<0.05;其次为沙门菌25.88%、弧菌属18.82%等。见表1:

表1 分析患儿病原菌微生物检测结果(n/%)1.png2.2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微生物志贺菌、弧菌属耐药性最高均为头孢哌酮,其次为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少门菌耐药性最高为头孢他啶,其次为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气单胞菌耐药性最高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其他菌属耐药性最高为庆大霉素,其次为头孢类。见表1:

表1 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n/%)2.png3.讨论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数患儿发病均比较急,少数患儿起病相对缓慢,由于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也有轻重差异,但多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主要症状,其腹泻严重时,单日次可达到10-20次,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患儿脱水、营养不良等,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若病情严重,甚至可能会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4]。相关研究指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和病原微生物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且以病毒感染占比最高[5]。由于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和多类病原菌均可能会导致细菌性腹泻的发生,而不同病原菌又需要不同的药物开展治疗,因此,需要先对原微生物的类型进行明确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确保患儿临床用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病原微生物检验则是临床用于各类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可以通过检验患儿粪便样本中的致病微生物,对其病原菌类型进行准确鉴别,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6]

一般来说,人类肠道内部的微生态菌群对于病原血管的繁殖可以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对机体营养、免疫等相关功能进行调节,而一旦机体受到病原菌感染后,就会导致肠道内部的菌群失调,引发胃肠疾病,因此,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是有效鉴别细菌致病菌分型的有效措施,可以帮助临床了解患儿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分布,从而依据检验结果开展药敏试验,为患儿确定出最佳的用药方案,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7]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88例患儿中,共检测病原菌性阳性病原菌85例,检测出率96.59%,其中又以志贺菌检出率38.82%最高,其次为沙门菌25.88%、弧菌属18.82%等,这一结果与张霜等[8]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志贺菌、沙门菌是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分析原因可能是:志贺菌多经粪便、口感染,会入侵到宿主大肠的上皮黏膜,且于上皮细胞当中大量繁殖,产生感染灶,同时形成炎症反应。另外,志贺菌还会提升肠黏膜通透性,让其快速吸收毒素,造成肠功能紊乱,使得肠蠕动发生失调和痉挛,引发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而沙门菌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肠道致病菌,一般由不洁食物产生,进入患者肠道,会快速发生增殖,并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对其上皮细胞固有层进行侵蚀,同时释放大量毒素,引发水肿、充血等反应,使得患儿出现发热、腹痛以及腹泻表现[9]。另外,在儿童细菌性腹泻当中,弧菌属、气单胞菌等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且均具备较强的感染性,感染对象不管是患儿或是带菌人员均可能成为传染源,且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病风险,但儿童发生风险更高。总之,无论哪种病原微生物在侵蚀肠道之后,均会黏附在患儿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功能,进一步引发的皱襞萎缩扁平、黏膜充血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导致患儿腹泻,尤其是引发腹泻的弧菌属还具有较强的嗜盐性,患儿受到该病原菌的感染,很可能是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海产品或者是破损皮肤与海水接触等原因有关,需要临床及时对患儿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进行诊断鉴别,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10]

而本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均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33.33%、18.75%,沙门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31.82%最高,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44.44%最高,其他病原菌则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60.00%最高,这一结果与贾向红等[11]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儿童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类抗菌物、氨苄西林以及环丙沙星等存在程度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可以依据药敏试结果,排除不适宜使用的抗菌药物,为患儿选择高敏感性药物开展治疗,以提升疾病疗效,更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进行疾病诊断时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可以准确鉴别出病原菌的种类,了解各类致病菌的具体分布情况,从而针对性不同病原菌开展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这不仅能够提升患儿疾病疗效与安全性,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还能够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卓起,冯兰兰,谢秀琼.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235-236.

[2]张薇.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预防和诊疗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32-33.

[3]笪力,蔡峥,陈蔚.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3336-3338.

[4]王晓静.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耐药性[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963-4966.

[5]韩振龙,李红岩,宋英杰.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3):55-56,9.

[6]张欣.病原微生物检验用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探讨[J].医药前沿,2019,9(29):58-59.

[7]张仙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6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165-166.

[8]张霜.病原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8):1018-1020.

[9]卢艳玲.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对儿童腹泻早期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1):89-90.

[10]贾亦斐,陈晨,王立平,等.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意义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49-650.

[11]贾向红.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治疗细菌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2):132-1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