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是疾病诊疗中最主要的检查项目,能为患者及时、准确提供检验报告是检验科最主要目的[1]。一般检验项目的准确性依据检验的精密度、准确度,而报告及时性依据周转时间[2]。周转时间是指检验前、中及后的2个指定点所耗费时间,是检验结果及时报告的重要条件[3]。因临床检验涉及医师、护士、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等,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等相互协调,且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点。故而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现状,旨为检验科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及记录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标本8600份相关数据,其涉及到标本检验:心肌酶检测样本1863份,血糖样本412份,肾功能2649份,肝功能1953份,电解质1024份,淀粉酶699份;平诊样本5280份,急诊样本3320份。
1.2 调查方法
由研究人员调查及记录所有血液样本全程周转时间,所用的调查系统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上海新和实验室)。血液样本检测实施条码管理,全程环节:医嘱开具、样本送检、接收、报告审核发送等全程耗费时间。将周转时间目标值进行规定:参照卫生部要求等规定的Q-Probes程序[4]:血常规目标值在30 min,生化、凝血常规为60 min,一旦超过目标值即为不合格。因周转时间分布带有阳性倾斜的非高斯分布,故在周转时间度量指标中,需要包括整体数据的(P50)及监测反映尾侧数据的第90百分位数(P90)。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平诊、急诊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2)比较检验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申请到样本采集(T1)、采集样本到送出(T2)、送出到检验科接收(T3)、采样到检验科接收(T4)、接收到报告(T5)及采样到报告(T6)的周转时间:P50及P90;(3)比较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送检不及时率: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4)不同时段送检样本的及时率比较:分为8:00-10:00、10:01-12:00、12:01-14:00、14:01-18:00、18:01-0:00、0:01-6:00、6:01-7:59时间点。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经(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平诊、急诊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
平诊时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均高于急诊样本(P<0.05),见表1。
表1 比较平诊、急诊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min)2.2 比较检验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分布情况
8600份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发现,T1时间最长,其次是T4,最短的是T5,见图1。 图1 比较检验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分布情况(min)
2.3 比较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送检不及时率
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的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及及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送检不及时率[n(%)]2.4 比较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周转时间及时率
从调查发现,10:01-12:00样本送检及时率最高(99.93%),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段送检样本的及时率比较[n(%)]注:与14:01-18:00时间点比较,aP<0.05
3 讨论
检验科工作效能体现在检验准确性、精确性、及时性及权威性4个方面,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是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周转时间是评价检验科工作及时性的重要参数[5]。
全程周转时间包括检验样本申请到报告发放整个过程,分为检验前、中及后三个检验过程。本研究发现,平诊时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均高于急诊样本(P<0.05)。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的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及及时率比较,送检及时率均保持在98.0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发现检验科的周转时间总体能满足医院临床科室的检验需求。因急诊样本主要面对着危急重症患者,此时会相应耽误送检通道,从而急诊样本的送检及时率高于平诊样本。在周转时间发现,8600份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发现,T1时间最长,其次是T4,最短的是T5。10:01-12:00样本送检及时率最高(99.93%),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成样本送检不及时原因主要是:急诊患者病情危重,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导致血液样本溶血,从而需要再次抽血;一般血清样本10:00~14:00数量剧增,从而在14:01-18:00点处于高峰期,导致血液样本出现拥堵;同时午交班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以及夜班的值班人员少,均会导致周转时间延长;另外仪器试剂更换、质控时,也会使标本检验送检停止,导致周转时间延长[6]。
因此为了缩短血液样本的周转时间,需要结合医师、护士、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等多部门人员,改进血液样本从采集到送检、发送等工作流程。因此医护人员要与信息科沟通协作,并在后勤部及检验科的配合下进行,我们医院在信息系统上增加住院患者急诊样本提醒功能,进而缩短医嘱开具到样本采集的时间[7];同时信息系统完善标本全程追溯过程及时间的监管功能,缩短标本从采集到检验科送检的时间;另外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实现血液样本高效快速转送,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实现高效、科学的工作管理,以此提高样本检验效率[8]。
综上所述,我院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符合率较高,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超时情况,平诊样本送检及时率略低于急诊样本,而在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其次是8:00-10:00,且在夜班时的样本送检及时率也较低,故在这几个时间点,尽量增加工作人员,改进仪器操作水平,优化工作改进流程,进而缩短血液样本周转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推进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此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熊志刚,费阳,王旭,等. 临床检验急诊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40-43.
[2]薛丹丹,薛晓兴,任爽,等. 品管圈管理模式提高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标记率降低血常规和CRP标本周转时间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127-130.
[3]郑欣,胡骏,张雪清,等. 6σ管理方法在缩短门诊凝血项目实验室内样本周转时间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21,36(11):1177-1180.
[4]Hawkins Rc.Laboratory turnaround time[J] .Clin Biochem Rev,2007,28(4):179-194.
[5]冷丽,朱星成,王宁,等. 常规生化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的临床调查分析[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0,12(3):173-175.
[6]李婷婷,李巍,戎华,等. 临床急诊血凝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调查分析及改进[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3):1659-1662.
[7]岑伟明,方凤媚,梁宝环,等. 基于质量指标监控的品管圈活动在改进急诊凝血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7):2462-2464.
[8]蔡建利,周勤学,李思娇,等. 多部门协作缩短住院患者急诊标本检验分析前周转时间的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20,20(9):143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