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是我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大二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专门为护理相关专业学生编写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关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辨证施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医疗等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2]、[6]。中医护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在疾病预防和整体健康维护方面也有突出的实用性和可及性,在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然而,中医护理学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目前仍然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传授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是当前中医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和改进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校中医护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医护理学主要教学内容
我们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护理学》作为教材,主要包括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诊法与辩证、护理与养生、用药护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6大模块,理论深奥,内容繁多[1]。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病因病机等内容,这也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和重点以及考点。②诊法与辩证: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的重要内容,这是建立中医诊查疾病思维的重要理论知识。③用药护理:常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剂量,常用方剂的用法以及中药的煎煮服法及护理,这部分的知识是未来在临床指导病人正确煎服中药的日常工作需要。④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针刺、拔罐、推拿、刮痧、艾灸等技能的具体操作手法、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方法[10]。
通常情况,我国中医专业的本科生学制为5年,较普通专业更长,一名中医专业的本科生需要4年时间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专科生而言,想要很好地掌握中医护理学这门课,难度可想而知[9]。
1.2 课程开设情况
《中医护理学》课程主要在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开设,一般在第3个学期开始学习,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以后开课,共计32个课时,其中实践操作训练占10个课时。2016 年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指出,到2020年落实人人享有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要求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教育,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实习阶段许多学生会被分配到中医院实习,毕业后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去往中医院、社区、中医诊所等中医护理岗位就业[4]。因此即使中医护理学在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方案中的课时设置较少,学生也对该课程有较高的期待,大部分学生希望能通过本课程掌握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技能,使个人和身边人受益[5]。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近年来,资格考试的命题中中医相关知识点的占比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于护生来说,中医护理学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学科。
1.3 教学情况
根据护理专业的教师反映,讲授中医护理学有难度,主要是课时数太少,时间紧迫,课程内容又繁杂,导致上课时无法把重点难点讲解清楚。站在应试教育的角度,部分人认为中医护理学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少,不重视本课程,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中医并不重要,影响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兴趣[10]。目前学校的授课方式以传统课堂讲授法为主,教师以“演讲式”的教学形式在理论课上进行讲解。一开始,学生对学习中医课程充满期待,认为该课程神秘新奇,但是在学习完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部分的知识之后,大部分学生发现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的思维模式迥然不同,大多数学生觉得中医护理学理论很抽象、晦涩难懂,进而失去兴趣。坐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枯燥的中医学知识,认识不深,也不能更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技能,学习积极性很受打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辅以少量的实训室操作练习,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此外,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将在毕业后面临较长的职业适应期。综上,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1 调整教学内容
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强、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教学大纲,精简优化教学内容,尝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本着“岗课融通”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做到少而精地引导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理论精华,把重点要点讲解清楚,选定重要知识点,明确告知学生,并且时常提问抽背,加深理解。深入到学生中间,积极采取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意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难点疑点,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2.2 创新教学方法
2.2.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建立中医思维
在学习中医护理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中专3年以及大一阶段的现代医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经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医疗环境也是现代医学为主,因此,大部分学生已经有思维定势,很难再通过传统的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被动式学习方法建立新的中医思维模式,理解玄奥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甚至面对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会产生畏难情绪,放弃学习[10]。所以老师要着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性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阴阳五行学说部分的学习过程多举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明白中医的朴素唯物主义,理解中医是怎么将日常事物的变化规律上升到哲学理论的。讲解中医的藏象学说时多对比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基础知识,讲到中医的诊法和辩证时多联系现代医学的病理学和基础护理学知识。并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志愿者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展开病例讨论,对同学进行辩证后,将学到的中医基础知识和养生方法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结合起来,给身边的同学制定中医护理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讨论、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用中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 品管圈学习法(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QCC学习法是应用于护理管理学中的一种模式,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8]。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要求男女搭配,成绩排名前后搭档,课堂提问重点知识的时候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起来回答,讨论疑难问题的时候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方法保障了每个学生的发言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利于同学之间加深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3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
用临床案例尤其是教师自己的临床患者案例,引出课堂知识点,教师发挥临床工作经验优势,可以更加生动地讲出临床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讲解完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愿报名做教学案例,分享自己的症状供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析,中医辩证后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教师再做出总结点评。这样的案例教学过程,在学脉诊、舌诊、望诊时,可以满足学生对自己的脉象、舌象、和面部望诊信息的好奇心,又可以马上学以致用,将课本理论落实到身边同学身上,巩固学习效果,留下深刻印象。
2.2.4 角色扮演法
鼓励学生以自愿原则报名扮演患者和中医护士的角色,在实训课上模拟实际护理情景,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应用中医四诊收集病人基本信息,辩证后初步得出中医诊断,小组讨论制定中医护理方案,参考教师指导意见后在教师监护下开展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鼓励学生互相操作,亲身体验 ,也利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从知识掌握程度、人文关怀、操作熟练程度等多维度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2.5 多媒体教学法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早已普及到学校课堂,中医护理学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得到了极大程度地丰富,新奇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让中医护理学课堂更加轻松愉快,更能被大部分喜欢新媒体网络信息的年轻学生所接受。例如诊法部分,文字描述的舌象信息和皮肤望诊过于抽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展示典型的临床舌象和皮肤病图片,真实形象,通过视觉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中药的煎煮方法和中医护理技能的操作细节,光听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有深刻的理解,通过教学视频的观看,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并记忆。官方媒体拍摄的中医类动画、综艺节目等也可以是教师的新教具,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爱好,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紧跟教学节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课本理论,变成动态的影音视频资料,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展示深奥枯燥的中医理论知识[3]。较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2.6 建立第二课堂
除了理论和实训课堂,可以积极尝试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中医护理临床工作夯实基础[7]。例如组织学生跟随教师到中医院、中医门诊等中医工作场景中去见习、实习,把课堂理论知识快速融入到临床实际中去,学校学到的中医护理操作也可以尽快落实到临床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对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有更具体的认知,建立起学中医、用中医的信心。教师指导学生创建中医药协会、推拿手法协会等中医相关校园社团,定期邀请中医教师开展课外讲座,科普中医知识和日常中医小妙招,建立起课堂以外的师生联系,打破学生对中医课程的陌生感。社团带领有中医学习兴趣的学生定期练习中医护理技能的操作,并在学校活动中服务校园师生,或是走出校门,加入社区义诊活动,学以致用,把中医护理技能用到群众服务中去,通过群众的检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将来到社区工作打下基础。组织参观中药博物馆、中药种植基地等,让学生清楚了解中药材的来源、形态、炮制方法等,对药物的疗效有更形象的认知,让第二课堂助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2.7 建立多元化考查方案
传统的中医护理教学考查方案仅收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方式较单一,而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能操作的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之一,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考查方案时要把技能操作的考核作为考查的一部分。例如将考勤和平时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记为20%,期末考试成绩记为50%,实训课技能操作考核记为20%,实训课后作业总结记录技能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等记为10%。这样的考查方案较为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操作学习情况,更加客观地检验了教学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对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做出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实践表明,结合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同时,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和个性化学习。此外,第二课堂的建立和多元化的考查方案可以促进教学体系的完善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证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有待扩展,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需要在更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进行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类型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茂兴.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2月第4版.
[2] 汪珺,张宏.《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9-210.
[3] 张琼瑶.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68.
[4] 周燕琪,卓鑫.基于线上线下结合的高职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22(05):102-104
[5] 徐晓婉,刘益群,郭玉玉,等. 线上教学在中医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及评价[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 22 (20): 51-54.
[6] 孙思思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中医护理学教学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科学,2021(10):90-91.
[7] 邹颖,张轶,卢洪梅,等. 以临床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 (07): 34-35.
[8] 陈晨. 中医护理QCC联合CBS教学方法的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 (13): 45-46+59.
[9] 陈蕾. 中医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J]. 智慧健康, 2018, 4 (30): 28-30.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18.30.014.
[10] 舒婧. 中医护理学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 (04): 104-107. 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17.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