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水果的文化含义的异同
朱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颖,. 浅谈中外水果的文化含义的异同[J]. 农业研究进展,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摘要: 水果为人类提供营养物质,背后也隐藏着特定的文化隐喻,被体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由于水果太随处可见了,导致很多人很难察觉到水果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本文试着从不同社会的角度浅析水果文化,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 水果;文化;差异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不同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是一个微表情都带有本社会文化的烙印。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也在不同的社会被赋予了相同或者不同的文化含义。

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发展,各个种类的水果已经遍布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不再像以往那样,某个地方只有某种特定的水果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虽然文化背景、语言、习俗、信仰不同,但总归是有相同之处的。对水果的理解、各个社会的水果文化也是存在着共性与特性。

一、有着相同文化含义的水果

一些水果在外形上有着特别明显的特征,往往在不同的国家中都会有着相似的文化含义。

1. 桃子

桃子的样子是红润饱满,因此中西方都会用“桃子”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出自《聊斋志异》的成语“艳若桃李”,就是用桃子这一形象来比喻成熟饱满的女性。英语中常常会直接表达一个人像桃子,比如:“You are an absolute peach.”就是形容你长得很好看的意思。

2. 杏

杏子的形状很像人的大眼睛,在中西方,都会用杏子来形容一个人的眼睛。“杏眼”是说一个人的眼睛又大又圆,非常好看。英语中有“almond eyes”,跟中文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的眼睛像杏仁一样好看。

二、有着不同文化含义的水果

由于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的认知和理解,甚至对统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即使各个地方、国家的水果词汇有着同样的概念意义,但它们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存在或多或少地差异。

1.苹果

苹果,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水果之一,在我国有着“水果之王”的美称。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可见苹果的营养价值在中西方都得到了肯定。

汉语的音节总共只有418个,汉字却有九万多个,存在着多个汉字对应一个语音形式的情况,谐音自古以来就在语言、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的“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是同一个语音现象。因此,我们把“苹果”当做是“平安果”,可以为我们送上平安健康的祝福。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流行起过国外的各种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很多人都会在平安夜这一天,把苹果单独包装起来,作为礼物送给身边的朋友同学等。

在西方,苹果可以说是“戏最多”的一种水果,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淀。普普通通的苹果频繁出现在西方宗教神话、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苹果的文化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苹果,是一只金苹果,是宙斯与赫拉的结婚礼物。因此,苹果有了“爱情”的寓意。

另一个希腊故事是由“金苹果”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比洛斯王娶施蒂斯时,由于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厄里斯在金苹果上写了“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维纳斯都认为这个苹果应该属于自己,于是请求宙斯裁决,但是宙斯却邀请人间的特洛伊国王子帕里斯裁决。三位女神都开始贿赂帕里斯,赫拉许诺让他成为一个国家的国王,雅典娜许诺他打赢世仇希腊,维纳斯许诺让最美丽的女人做他的妻子。后来帕里斯选择了爱情,与最美丽的女人在一起了,这样就得罪了赫拉与雅典娜,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最后,靠着俄底修斯的木马计,希腊军队攻下了特洛伊。引发一个民族的愤怒和十年战争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一只“金苹果”。因此,苹果有了“人类原始欲望”这一象征意义。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曾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帝让他们不要偷吃禁果,但是夏娃还是在蛇的引诱吃下了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虽然文中没有指出禁果就是苹果,但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都选用“苹果”作为禁果。因此,苹果又代表着“原罪”、“乐园的失去”。

我国的苹果的文化含义单一,且是正面的;而西方的苹果有正面的,象征着“爱情”;也有负面的,象征着“原始的欲望”、“原罪”与“乐园的失去”。

2.西瓜

西瓜,是夏天消暑解渴最好的水果。提到西瓜,中国人和美国人产生的情愫却是完全不同的。

从西瓜传入至今,很多人都流露出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西瓜的谜语、称赞西瓜的诗句等。形成我国特有的西瓜文化。

有关西瓜的谜语:“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黑黑绿绿真好看,里面肉肉红彤彤。”、“青青藤、满地爬,结出果子圆又大,瓤甜水多绿娃娃。”等等,从这些谜面的ABB式地形容词、叠词、用词等方面可以体会出西瓜的可爱之处与中国人对西瓜的喜爱之情。

宋代的贺方回《秋热诗》:“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其中的一个“足”字可见西瓜的汁多味甜。文天祥也特地为西瓜作了一首《西瓜诗》:“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并冰雪声。”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将西瓜变现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可见文天祥对西瓜的赞美之情。金人王予可的《咏西瓜》:“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独具匠心、新颖别致地描绘了从切西瓜到吃西瓜的这一过程,令读者垂涎欲滴。

但是到了美国,提起西瓜,就会引起人们的不安。16-17世纪,欧洲人主导黑奴贸易如火如荼地进行,将西瓜从非洲带到了美洲,西瓜从此逐渐遍布新大陆。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南方给农场主种棉花。黑人们为农场主干活特别辛苦,除了种植棉花以外,还种一些西瓜,如果农场收益好,就会把黑人种的西瓜赏赐给黑人。对于农场主来说,赏赐黑人西瓜是一种仁慈。到了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威胁到了南方农场主的利益,于是1861年爆发了南北战争,五年后北方胜利,年底先发修正案生效,废除了奴隶制度。奴隶主看到黑人在贩卖西瓜、吃西瓜,获得了西瓜自由,于是奴隶主大肆宣扬:黑人吃西瓜的样子很狼狈,这代表贪婪;黑人只会种植简单的西瓜,这代表懒惰;黑人爱吃甜但是不营养的西瓜,这代表幼稚。当时的明信片上出现的人物形象通常以滑稽讽刺的手法展现黑人爱吃西瓜的形象。20世纪初大量小物件上都绘有黑人。伴随着黑人城市大迁徙,种族之间的矛盾爆发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北方的工业和军工业极速发展以及南方农业机械化普及与种族主义猖獗,成为了两股将黑人推理南方农业地区的巨大力量,黑人开始向北部、西部和南方大城市迁徙。在城市中的黑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种族歧视与不公平,20世纪50年代在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美国黑人开展了民权运动,这刺激了1964年民权法的颁布:禁止在选举、教育、利用公共设施等各方面的种族歧视。1968年马丁路德金遭刺杀身亡,引起了黑人骚乱,两万多人被捕,三千多人受伤,四十多人死亡,沉重的历史代价造警醒着人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不同种族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文化象征,在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包括饮食、服饰、颜色、法律、习俗、信仰等,都因不同文化背景而不同。

参考文献:

[1]施瓦布(德).古希腊神话故事与传说[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

[2]陈艳芳.英汉水果词的文化义对比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5(05):195-197.

[3]王鸣,侯沛.西瓜的起源、历史、分类及育种成就[J].当代蔬菜,2006(03):18-19.

[4]History of watermelon-Origin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melon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