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内分泌激素异常为主要病理表现,胰岛素分泌异常为主要症状,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标准。但血糖长期达到高水平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出现相关并发症。受糖尿病影响,患者高血糖浓度可影响肾、视网膜、足等组织,导致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出现。 长期的异常病理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诱发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躯体器官相关生理疾病[1-2]。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血糖过高,患者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处于渗透压异常和营养供应异常的状态。 所以在糖尿病患者具体血糖指标控制方面,必要的医疗干预措施开展,对控制机体血糖状态,优化患者病理表现与预后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对血糖指标的评估,主要通过生化检验方式完成,通过采集患者血样,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评估,来明确患者积极血糖状态,从而针对性调节医疗干预方案,优化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以促进血糖指标有效控制,减少血糖过高引起的生理状态异常表现[3-4]。故本次医学研究阶段,基于本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医疗干预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医学调研样本,基于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于该时段选择本院接受医疗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共计50例,两组患者在医疗干预前后分别接受快速血糖仪与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归纳两种检测方式相关调研数据;受检患者基本资料分析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60.17±2.58岁,最长病程7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4.07±1.11年;所有入组患者对本次医学调研内容均知情,且自愿签署调研意愿;50例患者中,3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药物完成血糖控制;10例患者接受常规二甲双胍药物口服及日常饮食控糖及身体锻炼措施完成血糖控制。
1.2方法
采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3~5毫升、采取患者餐后2h肘静脉血3~5毫升,将血液样本置入肝素抗凝管后,将血液样本植入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完成血糖水平指标测定。于患者无名指采取微量血样,使用快速血糖仪完成血糖指标检测,采用配套的血糖检测条件完成血糖浓度测;餐后2h行同样的操作完成餐后2h血糖浓度测定5-9。
1.3评判标准
分别明确两组患者生化检验仪与快速检验仪检验的单次检验平均值、二次检验平均值及三次检验平均值以及检验耗时的相关数据,完成数据差异分析。
收集干预前后患者生化检验与快速检验仪所测得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次血糖相关数据。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处理软件:SPSS 27.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格式统一为[x̄±s,(n,%)],由T值、X2值完成数据校验,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结果
2.1检验值对比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血糖指标,单次检验、二次检验及三次检验的平均值数据分析中,快速检验仪与生化检验仪血糖指标检出结果高度一致(P>0.05),而检验耗时数据则证实了快速检验仪血糖检测效率更高出结果时间更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血糖表现情况(P<0.05),详见表1。
表1 检验值对比(x̄±s,mmol/L,min)2.2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检测对比
通过在医院糖尿病患者医疗干预方案开展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分析,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在干预前后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佐证医疗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控制血糖指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的血糖指标水平,同时期对比数据较为接近,该项研究结果则证实,两种血糖检验方式,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一致(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检测对比(x̄±s,mmol/L)讨论
糖尿病是近些年来发病率与增长率较高的一类,慢性积极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体重减少为主。病理方面则以典型的机体血糖指标异常表达为主。由于患者机体血糖浓度超标,在长期处于该病理状态下,患者视网膜、肾脏以及双足等器官与部位均会受到过高浓度血糖影响,从而诱发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结果的证实,约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致死原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实现糖尿病病情的早期病情评估与诊断是尽早开展医疗干预,有效控制机体血糖,优化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7-8];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疾病对内分泌系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目前医学阶段糖尿病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主要是控制血糖浓度,调节糖分的吸收,通过外界手段调节人体胰岛素浓度和糖的摄取。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疾病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患者尿液和血液中糖浓度并与正常检查结果比较,明确受试者血糖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早期糖尿病检测患者血糖浓度略高于正常范围,检测结果与患者饮食、休息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检测准确性差的病情进展,血糖浓度异常表现逐渐明显,在正常范围内出现显著异常,此阶段糖尿病检测准确性进一步提高[9]。
常规生化检测仪属于血糖检测的金标准数,这是由于该数据检测结果真实性更高,且临床误差极小,能够有效实现患者血糖浓度的判定,有利于医疗干预方案的制定;但是常规生化检测仪在实际应用中检查步骤复杂且用时较长,基于医学技术的进展,在血糖浓度检测方面,快速血糖仪的使用能够用于血糖浓度的快速测定,该方式检验出的血糖浓度指标相较于正常指标,误差极小,同时检查方式为指尖末梢血,患者更容易接受,检测阶段的耗时短,效率高,有着更加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相较于常规生化检测仪,快速血糖仪有操作简便快捷方便的应用特点,即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也可利用指尖写完成早期的血糖指标快速测定,从而针对性开展降糖或糖分补充的医疗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病理表现,避免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渗性昏迷、血糖昏迷等不良结局的发生[10-11]。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血糖指标,单次检验、二次检验及三次检验的平均值数据分析中,快速检验仪与生化检验仪血糖指标检出结果高度一致,而检验耗时数据则证实了快速检验仪血糖检测效率更高出结果时间更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血糖表现情况;通过在医院糖尿病患者医疗干预方案开展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分析,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在干预前后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佐证医疗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控制血糖指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的血糖指标水平,同时期对比数据较为接近,该项研究结果则证实,两种血糖检验方式,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一致;相关医学研究结果充分证实,在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阶段的血糖指标检测中,采用生化检测仪与快速检验仪所得到的血糖指标检验结果均较为相似,证实的两种检验结果准确度相同,而快速检验仪在其中又有着高效快速的优势,故在临床应用以及患者居家疗养阶段的血糖监测使用方面,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体现[12]。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血糖指标检验阶段,使用快速血糖仪与生化检测仪两种不同检测方式得到的血糖结果高度一致,从血糖检测结果准确度方面反映了两种检测方式应用价值相同,但检测效率方面的相关调研数据则进一步证实了快速血糖仪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更高的效率,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患者的机体血糖表达情况,临床应用价值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魏蓉,刁叶秋.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当代临床医刊,2021,35(5):78-79.
[2]赵淑凤.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031(004):278-279.
[3]吕小波. 快速血糖仪、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及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 特别健康,2021,7(27):135-135.
[4]杨静,马灵怡.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价值比较分析[J].健康必读,2021,7(2):264-264.
[5]Lee MH, Paldus B, Krishnamurthy B, McAuley SA, Shah R, Jenkins AJ, O'Neal DN. The Clinical Cas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 Ketone Sensor as Part of a Closed Loop Insulin Pump System.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9 Sep;13(5):967-973.
[6]田文东.快速血糖检测仪和日立708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6):143-144.
[7]井沆,孙杰,李丹,井冰,马云霞,王树辉.4种POCT血糖仪的性能评价及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4):8-11,15.
[8]赖奇.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2,7(6):26-28.
[9]Ulbrich S, Waldenmaier D, Haug C, Freckmann G, Rendschmidt T, Künsting T.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Patch Pump for Insulin Delivery.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20 Mar;14(2):324-327.
[10]施芙蓉.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临床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7(1):222-223.
[11]陈德祥.快速血糖仪对比常规生化仪用于临床血糖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7(1):131-133.
[12]余光君. 快速血糖仪及常规生化仪血糖临床检验的效果研究[J]. 健康必读,2021,4(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