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因疗效有限、疗程较长、复发率高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成为当下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型的手术治疗方法相继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纳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有手术指征,年龄在45-75岁之间,均未接受过颈椎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6例。
1.2 手术方法
(1)A组(前路颈椎融合术):采用前路途径,切除病变椎间盘,松解狭窄的椎管,然后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2)B组(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通过颈后路进行椎板切除,进行椎板切除并使用侧块螺钉进行固定。
(3)C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向一方掀起椎板并固定以扩大椎管,以缓解因椎管狭窄所致的神经或脊髓压迫。
1.3 评价指标
在本研究中,评价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主要依据一般情况的比较、手术前后的 JOA 评分比较和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通过SPSS 27.0软件完成。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偏差形式展示,而分类变量则通过比率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当P值低于0.05时,认为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在本研究中,108例患者根据手术类型被随机分配到三个治疗组中。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数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下是对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住院时长以及医疗费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1)手术时间:A组平均(135±25)分钟,B组平均(120±20)分钟,C组平均(70±20)分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
(2)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100±35)ml,B组平均(200±40)ml,C组平均(140±30)ml。
(3)住院时间:A组平均(5±2)天,B组平均(8±2)天,C组平均(7±2)天。A组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2.2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 JOA 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JOA评分的提高。术前,三组的JO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手术后以及后续的跟踪观察期间,三个组别的JOA评分都有显著的增长。具体来说,A组的JOA评分平均上升了6分,B组增加了5.5分,而C组增幅达到了5.2分,显示A组的提升略优于另外两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 JOA 评分比较2.3 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
对于术后长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恢复情况,A组术后1年,绝大多数患者(约94.44%)的神经功能状态保持稳定或有明显改善。B组术后1年,约87.50%的患者显示出神经功能的明显改善或稳定。C组术后1年,约91.67%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A组是三组中改善比例最高的。尽管A组在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稍占优势,三组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三种手术方式在长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但A组(前路颈椎融合术)可能在维持脊柱稳定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略显优势。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提供了针对不同患者情况的治疗建议。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分为接受前路颈椎融合术、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三组,旨在评估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特点。结果揭示,三种不同的手术策略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的住院期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前路颈椎融合术(A组)的手术时间最长,但其JOA评分的提高幅度最显著,表明该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最佳。同时,前路颈椎融合术(A组)显示出最短的住院时间和较低的治疗费用,成为经济条件较差患者的可行选择。前路颈椎融合术组(A组)在稳定颈椎结构方面显示出其特点。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评价进一步证实了三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中前路颈椎融合术组约94.44%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尽管三组间的差异统计上不显著,但这一结果仍突显了前路颈椎融合术在长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潜在优势。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的重要性。前路颈椎融合术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显著,适合需要稳定颈椎结构的患者,但该手术难度相对较高,术后颈椎活动减弱。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因手术时间最短但术中出血量较多,后期可能出现颈椎不稳情况。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术中出血量最大,术后出现颈椎活动受限。本研究为颈椎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根据术者经验及椎管狭窄情况予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利华,刘观燚,沈锋,等.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开门侧微型钢板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脊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9(01):60-63.
[2]王金炉,梅伟,王祥善,等.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7):14-18.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23.17.004.
[3]赵猛,姜效韦,周恒才,等.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01):46-48.
[4]韩思林,王存平,朱喆,等.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04):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