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玉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大量种植玉米[1],它具有产量高、易种植、易保存的诸多优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玉米的消费需求已经不仅限于主食来食用,而不断的将玉米开发成各种经济作物,其中包括玉米饲料、玉米酿酒、餐饮、工业加工等诸多方面[2],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对玉米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大的提高大田玉米的产量,就需要不断的克服技术困难,研究最新的种植技术,确保玉米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3]。
1 提高大田玉米产量的路径分析
要想提高大田玉米的产量,就需要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玉米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充分,玉米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机物,从而大幅提高产量,所以,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就要从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为基本的出发点,从玉米的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度和强度来开展工作,主要的办法包括提高玉米叶子的光照面积、保持充足的水分、保持合适的温度等等。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除了要保持玉米的光照,还要减少玉米的病虫危害,这样才能够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大田玉米高产技术分析
2.1 精选玉米种子
想要提高大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优选玉米品种是重要的工作,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很多的综合因素,这其中包括当地的气候、土壤、降水量、日照和地形地貌等,通科学的分析和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土地种植玉米。另外,优良的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确保玉米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病虫害有很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以确保玉米能够健康成长,提高产量。
2.2 选择适宜的玉米种植土地
玉米相对于大多数农作物而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属于比较容易种植的经济作物,但如果想要确保玉米更加健康的成长,就需要对玉米种植地土壤品质进行有效的提高,因为玉米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水分和养分,所以就需要农民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疏松土层,并选择或培养透气性更好与水分更加充足的土壤来进行玉米种植,同时还要定期施肥,来增强土壤的肥力。除此之外,玉米播种的时间的选择,要充分的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季节来进行播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3 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要科学合理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玉米的种植密度,肥力的供应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将玉米的行距和株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播种后,土层的厚度也要保持均匀。在施肥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配置肥料,这样才能够保证玉米获取充足的养分。
3 玉米田间的科学管理
玉米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储备品种,我国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而玉米产量的提高也能够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和谐,同时,玉米的也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无论作为食用、饲料还是产品深工业,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于当前对于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对玉米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种植方式的不断完善外,还要不断的提高玉米的田间管理,通过科学和规范的种植和管理,对进一步促进玉米种植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玉米在生长前期的田间管理
在玉米的前期生长过程中,一般是采用机械化的播种方式,在机械化的播种过程中,会存在局部没有播种上的问题。所以需要种植人员定期的对大田进行查苗工作,以确保范围内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缺苗现象。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缺苗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补种。如果缺苗问题不算严重,则可以采用幼苗带土移植的方法进行补苗,这样就能够保证玉米的密度和行距都保持在科学的范围内,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3.2 玉米生长中期的田间管理
在玉米中期生长过程中,定期除草和施肥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属于最基本的管理技术,除了定期的除草和施肥工作外,还要非常重视病虫害的问题,玉米在成长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问题会随之产生,如果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会导致玉米大面积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旱情或者涝情的预防和处理,玉米的茁壮成长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一旦水分过多或者过少,会影响到玉米的成长和发育。这就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比如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中,要及时进行排水和疏通,使玉米地的积水能够尽快的排出。
3.3 玉米在成熟期间的田间管理
当玉米进入后期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要求种植人员加大施肥量,提高土壤的营养物质含量,可以有效的保证玉米营养充足供给,能够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如果当地的土壤肥力较弱,需要采用二铵作为肥料,按照施肥标准和要求进行定期喷洒,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周喷洒两次左右。除此之外,还要将无效的果穗铲除,如果不将其去除,会影响到果穗的成长,通过去除果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充足,以此达到玉米增产的目标。
3.4 适时晚收,增加千粒重,以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适时晚收是增加千粒重的重要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十分关键。主要是因为玉米在灌浆的后期,容易产生假熟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千粒重只有晚熟期的八成到九成,这就会导致玉米减产,因此,适当的推迟玉米的收获期,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成熟度,进而提高产量。对玉米的苞叶观察,当苞叶变得干枯且松散,颗粒变成金黄色,乳线完全消失并形成黑胚层的时候,表示玉米已经完熟,这个时候再进行收获,产量能够达到最高。
结语 :
通过以上关于大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化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相关的科研部门以及种植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加强对玉米新品种方面的研究,同时,要大力的推广科研成果,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我国的玉米种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志炜.宣威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谈[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94-195.
[2]徐文龙.大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3,(12):129-129.
[3]张静.不同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6,57(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