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具有作者本人的自传色彩,小说中处处体现帕斯捷尔纳克关于国家、社会、历史、自由等种种命题的思考。帕斯捷尔纳克在谈及《日瓦戈医生》时曾表示: “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类的生存条件有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这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觉醒、我们内心生活的觉醒、宗教的觉醒。不是作为教义或教会的宗教,而是作为切身感受的宗教。”[1]日瓦戈身上有太多与耶稣基督相似的宗教精神,甚至可以说,日瓦戈就是20世纪耶稣基督的化身。
一、救世精神
日瓦戈出身于贵族家庭,在那个动荡的社会他本可以安逸享乐,但是他对于贵族的特权却持反对态度,他批判平民受苦而贵族享乐的社会现象。因为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起初日瓦戈是寄希望于十月革命的,他把自己家里的房间和家具让给更需要的人,把自己的财富和资源无私地救济给穷人,救赎苦难的人民;并且在革命胜利之后,医生都纷纷选择离开战地医院,他却选择继续在圣十字医院里面工作,他用实际行动欢迎十月革命,他作为一名医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和生活着想,而是出于帮助更多的人而工作,救死扶伤。但是经过革命后的社会现状让日瓦戈感到失望: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这时他对于暴力的革命就产生了批判性,同样,这也体现了他的救世精神。显然这就与《圣经》当中的救世主耶稣基督的精神有着明显的呼应。除了日瓦戈本身人格上的救世精神,救世精神这个主题在他的诗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生动地反映在《激情循环》的最后一首诗中,描写了上帝之子的死亡与复活。 死亡与复活之间的区别在诗句中不是形而上的。这是相当“礼拜式的”:“他们之间的本体论鸿沟被视为礼拜式的过程-举行葬礼仪式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之夜之间的间隔”[2]。而诗歌《地球》中,诗人对朋友的告别与圣经当中所描写的《最后的晚餐》有关:
Для этого весною ранней Со мною сходятся друзья, И наши вечера - прощанья, Пирушки наши - завещанья, Чтоб тайная струя страданья Согрела холод бытия.[3]
从所举的这两首诗歌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瓦戈身上与宗教性息息相关的救世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人民、社会、祖国,乃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的典型特征——拯救世界的精神特点。
二、使命感
基督的使命与艺术家的使命相呼应,艺术家的使命是通过传递从上而来的灵感来治愈灵魂。举例来说,有一幕日瓦戈在瓦雷金诺整理并增添旧诗的情节:“在这样的时刻,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感到主要的工作不是自己完成的,而是他被受控制的事物。它们分别是:世界思想和诗歌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回顾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关于基督的使命的话:他认为他是全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动力。当然在这部小说当中,基督的使命感呼应了日瓦戈的使命感。日瓦戈除了是一名爱好文学艺术的诗人,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他与自己的青梅竹马冬妮娅步入了婚姻,本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在一战爆发后,日瓦戈与刚刚生下孩子的妻子告别,作为一名军医应征去了战地医院,在爱国精神之下是他出于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在他心里这种救死扶伤,帮助世人使命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个人幸福。然而事与愿违,身处在战乱之中他本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社会,却遭到了现实的重重一击:阶级的压迫、统治者的懦弱、人们之间的歧视等都让他希望十月革命能够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为的是让一切都好起来。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大多数的医生都选择不再继续在战地医院工作,但是日瓦戈坚定不移地坚守岗位。为了给病人看病,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全去很远的地方治疗伤寒,把自己的危险置之度外。起初日瓦戈和很多的俄国知识分子一样,想要挑起社会的重任,为社会做更多贡献。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是不符的,充满激情的理想被冰冷的现实所冲淡,革命过后人们生活得依旧艰苦不堪,但他虽气馁,却一直在付出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后来他从做好医生的职责开始,挽救战士的生命,尽职尽责的工作,这也是出于他的使命感,这个在前线负伤过两次的战地医生,有着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有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三、人道主义
小说的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他虽然不是基督教徒,却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基督教义中的仁慈博爱、道德完善、人道主义等观念都对作家生活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带有人道主义的思想。《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日瓦戈与作者本身不论是在人生经历还是在思想高度上,都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作者借日瓦戈医生这个人物形象诉说了人道主义的重要性,人道主义思想也成为了主人公日瓦戈在面对个人的命运、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革命和斗争当中的基本态度。作者在这部小说当中倾注了自己对于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在小说当中,日瓦戈身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生活得并不容易,每一次战争和变革的来临都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但是日瓦戈却一直保持着冷静的人道主义来看待现实。日瓦戈在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他一直与自己的舅舅生活在一起,并且舅舅还是一个还俗的神甫,因此对于日瓦戈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福音书》中,信仰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爱你的邻人,这是生命活力的最高表现。这种爱一旦充满了人的心灵以后,必定会洋溢着泛爱众人的情感。”[4] 因此日瓦戈也成长为了一位善良博爱,心系社会和国家的这样一位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正直青年。在生活艰苦的时候,他也会帮助自己的邻居,朋友,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食物和住所,这就正对应了以上提及到的《福音书》人道主义的内容。日瓦戈虽出身贵族家庭,但是他却认识到当时的专制制度阻挡了社会前进的脚步,日瓦戈直接赞美十月革命:“革命是多么出色的手术啊!拿过来就巧妙地一下子把发臭多年的溃疡切掉了!既简单又开门见山,对习惯于让人们顶礼膜拜的几百年来的非正义作了判决。”[5] 在战场上,日瓦戈身上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更是能够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在革命之前他渴望着革命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变化,但是在战争当中他看到那么多人战死在战场,他难以理解杀戮的意义在哪里,对于见到的恐怖景象持排斥心理但是却无力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责是医治甚至挽救士兵的生命(尽管他无法像耶稣基督那样抚养死者)。对他来说,神圣的诫命“不可杀人”是最重要的。即使在游击队和白人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中,当日瓦戈不得不向后射击时,他仍瞄准一棵树,以免伤人。这表明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候,无论当时环境多么残酷,日瓦格却仍坚持他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生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Obolensky, Dimitri, (1961), «The Poems of Doktor Zhivago»,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40, 123-135.
3.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M].蓝英年,张秉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79.
4.Пастернак Б.Л. 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 Б.Л. Пастернак.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5 т. — М.: Худож. лит., 1991. — Т. 3. — С. 7 — 540.
5.(苏)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M]. 黄燕德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