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稻区南粳晶谷机插示范种植表现及因种栽培技术
彭玲1 梁丹枫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玲1 梁丹枫2,. 丘陵稻区南粳晶谷机插示范种植表现及因种栽培技术[J]. 农业研究进展,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3.
摘要: 本文主要以南粳晶谷水稻品种在句容市机插种植为例,进一步探究其在丘陵地区的种植表现及绿色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过程中,从句容市多个示范方、攻关田的种植试验观察为切入点,分析南粳晶谷生育特性、穗粒构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等实际情况,以此为研究基础,总结该品种在丘陵地区机插绿色高质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及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丘陵稻区;南粳晶谷机插;种植表现;因种栽培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43
基金资助:

1前言

水稻是句容市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第一大农作物,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6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其地形地貌为:北、东部属宁镇丘陵,南部为茅山丘陵,西南部为赤山湖圩区,北部为沿江圩区。分为丘陵和圩区两大稻作区,分别占水稻生产总面积70%和30%,以丘陵稻作面积为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稻米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市场对优质食味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市品种布局也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重点以南粳系列种植为主。南粳晶谷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神农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又一个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种植于江苏省地区,近年来在句容市的试验示范中,展现出品质优、抗性好、高产等优势,深受种粮大户与农民广泛青睐。

2 示范效果

2.1 产量表现

句容市的水稻生产坚持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为平台,全面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通过着力打造示范方、攻关田来引领全市粮食生产,涌现出了许多高产典型。根据2020年句容市示范方、攻关田的南粳晶谷品种实产统计,白兔镇种粮大户施国云30hm2机播秧稻谷实收总产344250kg,单产达11475kg/hm2;茅山镇种粮大户庄义新25hm2机播秧稻谷实收总产227400kg,单产达11370kg/hm2;边城镇科技示范户严秀林0.5hm2的机播秧攻关田稻谷实收总产6195kg,单产达12390kg/hm2。南粳晶谷品种在全市大面积机播秧栽培各点示范平均实收单产10200 kg/hm2左右,变幅为9456~12390kg/hm2,平均比大面积推广品种武运粳31号的手工移栽秧单产增585kg/hm2左右。

2.2 农艺性状

南粳晶谷苗期叶色浅绿,叶姿略披,苗体矮壮,抽穗后叶片挺立、株型紧凑,平均株高96.8cm,分蘖性较强,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后期转色快,熟相好,全生育期160d。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2018年检测:整精米率73.2%,垩白率23.0%,垩白度5.0%,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0%,属半糯类型,为优良食味品种。南粳晶谷食味品质出色,2020年,在第四届“华西村杯”江苏好大米评鉴推介会和江苏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评鉴会上,南粳晶谷获得特等奖。

2.3穗粒结构

通过全市多点南粳晶谷机播秧田块的产量考察,有效穗众数在371~389万/hm2,变幅为349~413万/hm2;每穗总粒众数134~141粒,变幅为116~162粒;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7.2克。与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手栽秧相比,有效穗多43~71万/ hm2,每穗总粒增9~11粒,千粒重持平略增。

2.4 增效明显

根据调查统计,仅稻谷种植环节单方面计算,南粳晶谷机播秧栽培较常规手栽秧每hm2增产稻谷585kg,增收1580元,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每hm2节省工本等费用750元左右,累计节本增收效益近2330元左右。如果后期加上稻米优质优价的销售收入,增效将更加明显。

3  生育特点

3.1基本苗数合理,分蘖起始蘖位较低

根据苗情系统记载,南粳晶谷机插秧平均每hm2移栽基本苗91.9万,比常规手栽秧每hm2多14.5万;移栽深度平均1.5~1.8㎝,比常规手栽秧浅近1.5㎝;移栽叶龄3.4,比常规手栽秧小1.5叶,即大田分蘖起始蘖位低1.5个节位。

3.2出叶速度快,发根力强,根量多

根据苗情记载,6/20-9/3机插秧出叶13.4叶,比常规手栽秧快1.3叶。同时,由于栽后缓苗期短、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分蘖多,秧苗的发根一般比手栽秧多20-25%,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中,约占根总量的73%以上,比手栽秧高出12%左右。

3.3 早发优势较强,为足穗、大穗奠定了基础

由于南粳晶谷机插秧稻栽后缓苗期短、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为足穗、大穗奠定了基础。剧苗情系统记载,南粳晶谷机插秧栽后21d净增分蘖苗16.44万,栽后35天净增分蘖苗24.12万,分别比常规手栽秧多1.71万和7.9万,够苗在栽后27d,比常规手栽秧提前4~5d,够苗叶龄12.5叶,比常规手栽秧提前1.3叶,成穗的分蘖穗的单茎叶片数比常规手栽秧多1叶左右,为足穗、大穗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中期生长稳健,有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

根据苗情记载,机插秧由于是宽行窄株,到剑叶快出全时才见封行,比同等密度常规手栽秧封行迟1.3~1.5个叶龄期,能有效地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水平,植株清秀、病害轻。据考察,机插秧各生育期单茎绿叶数明显多于常规手栽秧,且后三张功能叶面积达108.6㎝2,比常规手栽秧大6.7㎝2。成熟期考察,千粒重27.2g,比常规手栽秧增0.3~0.4g。

4  因种栽培技术

4.1 培育适龄壮秧

俗话说“秧好半熟稻“,培育壮秧是壮杆、早发、大穗、足穗的基础,也是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要保证秧苗达到秧龄18d、叶龄3~3.5叶、株高为15~17cm、秧苗白根量多、根系发达、盘结牢固、叶片挺立有弹性、苗基部扁宽,无病虫害的壮秧标准。主要把握好五个环节:一是精做秧板。选择土肥田平、排灌方便的田块,按秧大田比1:90~100备好秧田。在播种前15d内,按畦宽1.5m干做精整,畦面要求达到“平、光、直、实”。二是制备营养土。按每hm2大田备足营养土2250kg(也可用商品基质代替),营养土要求肥、熟、细,以冬、早春培肥为主,N、P、K营养齐全,土粒直径最大不大于5mm,同时,备好规格为58×28(cm)的塑料秧盘375张。三是种子处理。做好种子的筛选、药剂浸种等处理,为培育壮秧,每Kg稻种用15%多效唑0.4~0.5g(已用壮秧剂培肥的就不再用多效唑),兑水6Kg配成稀释液浸种,并做好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减少秧盘秧苗空缺率,减少机插过程中的空插和漏插。四是精细播种。机插秧特别强调要做到播种适时,移栽适龄,播期要求根据前茬腾与可移栽时间精确确定,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否则超龄秧不仅降低了秧苗素质,而且将严重影响栽插质量。播种时,做到秧盘铺好营养土,浇足底水,均匀播种,播量为每盘干种80~100g,播种后覆好盖籽土。及时封膜盖草(也可封盖无纺布),防止雀害、烈日高温灼芽。五是秧田管理。一般在播后4~5d,第一叶完全抽出时揭膜炼苗(无纺布在播后8~10d揭布炼苗);齐苗前保持盘面不发白,二叶期前后浅水层,三叶期湿润灌溉,移栽前3~4d半沟水蹲苗,以促进盘根;看苗施肥,一般营养土和基质不用追肥,如秧苗瘦小、发黄可适量追施N肥;密切注意和防治好秧田病、虫、草害。

4.2 提高移栽质量

适时主要以掌握秧龄在3.0~4.0叶时移栽,不得超龄。机插秧小苗移栽,特别要求整平大田,在耖田后要待田面适度沉实1~2d浅水栽插,栽插密度宜30cm×13cm,每hm2栽足24万穴左右,每穴3~4苗,基本苗达72~96万。同时,机插时勤检查,防止漂秧、漏插等现象发生。

4.3 加强水浆管理

根据机插秧分蘖发生特点,机插秧要十分突出以水促控,栽后至够苗期保持浅水促蘖,间隙灌溉(尤其是麦秸全量还田的田块更要做到间隙灌溉),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75%~80%的够苗期时及时放水搁田,拔节期前,以保持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控蘖促根,防止发苗过头,造成群体过大,高峰苗应控制在450万/hm2以内。拔节长穗期,要做到浅水勤灌,以利长穗,抽穗后要做到浅水次次清,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4.4 科学精确肥料

以“稳N、增P、补K、施Si”为原则,每hm2纯N施用量控制在270kg,N、P、K合理搭配。基肥:追肥以6:4为宜,为提高追肥利用率,机插秧分蘖肥易分二次施用(第一次在栽后5~7d施肥量少些,第二次栽后12~15d施肥量多些),要重视穗肥的使用,其用量不低于总追肥量的50~60%,穗肥以高浓度复合肥与尿素结合使用,改变穗肥单施尿素习惯,每hm2施尿素190Kg左右加高浓度复合肥225kg左右。并且,由于机插秧栽插相对较浅,要求在施蘖肥时每hm2增施75~150kg硅肥,或施长粗肥时每hm2增施112.5~150kg氯化钾,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与抗逆性。

4.5 防治病虫草害

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绿色防控,采用一药兼治、多药混用、药肥混喷的方法,切实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8(2):91-92.     

[2]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6-88.   

[3]吴俊生,蔡峰,王才林.“南粳272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9(1):40,47.

[4]华国民,唐凯,梁明华.镇稻18机插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17(2):1-9.  

[5]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J].北方水稻,2007(2):1-9.

作者简介:彭玲,女,汉族,1968年11月出生,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