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开展现况及对策
陈洁 乔路敏 李晶 张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洁 乔路敏 李晶 张慧,. 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开展现况及对策[J]. 中医研究杂志,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404.
摘要: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开展现况,促进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的持续改进,助力急诊科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调查者以电话访问的形式,对宁夏地区16家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主要负责人,按照调查问卷进行提问,同时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合调查的16家中医院,10家急诊科是独立的科室,其余6家是非独立的科室,被挂靠在内科系统,以“急诊门诊”的形式存在。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10家医院,8家设有专门的急诊分诊台,急症拣出率高、分诊准确率近100%,对内科较复杂疾病辨识存在困难、分诊工作错误率高,对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存在欠缺、分诊分区工作不够准确,医师对护士分诊工作的满意度在85%左右;另外2家,急诊科没有设置专门的急诊分诊台,急诊医师负责分诊,护士协助,院导医台发挥积极作用,分诊分区准确率接近100%,急诊就诊高峰期护士分诊配合度一般或差,医师满意度75%。急诊科非独立科室的6家医院,“急诊门诊”没有急诊分诊台,其中5家在门诊大厅设置有导诊台,导诊台发挥了一定分诊的作用,另外2家没有导诊台;急诊医师负责分诊,无护士协助。这16家中医院,8家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设置完善、符合要求,占50%;急诊分诊工作执行完全符合制度要求的有7家,占43.8%;由护士负责或必要时参与的医院有10家,占62.5%;完全由医师完成分诊工作的医院有6家,占37.5%。结论: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开展情况令人不满。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医院,急诊分诊设置大都完善,分诊工作开展大都规范、有序、符合制度要求,急诊拣出率高、分诊准确率高,业内评价好,但内科较复杂疾患及部分危重症的分诊分区不够准确是其存在的普遍问题;急诊科不是独立科室的医院,急诊分诊缺如,分诊工作不规范、就诊秩序差,急诊分拣工作由医师兼负,就诊高峰期医师工作压力大,关键时候护士配合度低,急诊分诊工作存在较多漏洞。要想根本改变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分诊现况,其核心是“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关键词: 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现况;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404
基金资助:

1 前言

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部分。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由急诊护士承担,要求急诊护士对来诊的每一位病人通过简单迅速的评估, 判断病人就诊的紧急程度,使病人在恰当的时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因此,这就需要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急诊护士能够分拣出真正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窗口,是医院的咽喉部[1]。预检分诊又是急诊科日常工作的f第一道关口,及时正确的分诊,对于急诊室医师日常工作的开展及保障病员生命安全与质量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及积极的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2022年8月1日-8月31日。

2.2  调查对象: 宁夏地区16家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其中二级中医医院14家、三级中医医院2家。这16家医院,覆盖了我区5个地级市、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注:一级医院指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一般不设有急诊科或急诊室,故不在调查范围。)

2.3  调查方法:①制作调查问卷②调查者以电话访问的形式,对各急诊科主要负责人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内容涉及急诊科设置、急诊分诊台设置、分诊人员岗位设置、分诊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业内满意度(或评价)等,共8个问题。③同时填写调查问卷④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急诊科设置:16家中医院,有10家急诊科是独立的科室,医师队伍配备及科室设置均独立于其它科室,且功能独立;另外6家医院,急诊科是非独立的科室,被挂靠在实力较强、人员壮大的内科系统(如:心内科或呼吸内科等),由内科医师或全院医师轮流值班(多数以内科医师为主),以“急诊门诊”的形式存在,且是由内科住院部值班医师兼顾。

3.2  分诊台设置: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10家医院,有8家在急诊科门厅前设有专门的急诊分诊台;另外2家,没有设置专门的急诊分诊台,医院门诊大厅设有导医台(前述8家同样设有)。急诊科非独立科室的6家医院,“急诊门诊”均没有专门的急诊分诊台,其中4家在门诊大厅设有导诊台,另外2家甚至没有导诊台。

3.3  分诊人员岗位设置: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且设有急诊分诊台的8家医院,护士负责分诊,实际执行中由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承担分诊工作的医院只有2家;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但没有急诊分诊台有导医台的2家医院,急诊分诊工作主要由急诊医师在诊疗工作中完成,医师分诊后会通知主班护士对部分分拣出的病员进行进一步导诊或送诊,在诊疗的高峰期护士参与分诊及维持医疗秩序等,护士在分诊工作中起协助作用,导医台对主动问询的门急诊急症患者进行导诊、其对急诊分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3.4  分诊工作登记情况: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且设有急诊分诊台的8家医院,7家有专门的急诊分诊工作登记薄、危重病人评估表,1家只有普通的病员就诊信息登记薄;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但没有急诊分诊台有导医台的2家医院,有专门的分诊登记薄。急诊科非独立科室的6家医院,只有一般的就诊信息登记。

3.5  分诊准确率及业内满意度(或评价):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且设有急诊分诊台的8家医院,分诊准确率近100%,对内科较复杂疾病辨识困难、分诊工作错误率高,对危重症患者存在认知欠缺、分诊分区工作不够准确,医师对护士急诊分诊工作是满意的,满意度在85%左右;急诊科是独立科室但没有急诊分诊台有导医台的2家医院,分诊分区准确度高,急诊高峰期医师压力大,由于护士分诊工作经验欠缺,急诊就诊高峰期配合度一般或差,医师满意度一般甚至不佳。

3.6  整体情况:被调查的16家中医医院,8家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设置完善、符合要求,占50%;急诊分诊工作执行完全符合制度要求的有7家,占43.8%;由护士负责或必要时参与的医院有10家,占62.5%;完全由医师完成分诊工作的医院有6家,占37.5%。

在由护士负责参与急诊分诊工作的医院,急诊分诊准确率对于普通急诊急症接近100%,对于内科较复杂疾病的分诊、危重症的评估及分区均存在较高错误率;业内满意度评价(医师对护士),有8成医院的医师对护士的分诊工作表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满意的。

3.7  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分诊准确率因人而异:分诊台护士资历、工作经验及专业水准、责任心等参差不齐,人员相对不够固定;②对于较复杂的内科疾病鉴别困难,分诊错误率高,如:肺源性心脏病与单纯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分诊错误,经常会将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当做单纯肺部感染类疾患分诊到呼吸内科就诊;③急诊分区不准确,如:高血压患者,平日基础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180/90mmHg),来诊时测量生命体征数值在正常范围(105/60mmHg),患者喘息气促、端坐呼吸,多数护士会因其神志正常、生命体征测值正常,而将其放入“黄区”;患者血压从持续较高的水平降到相对自己非常低的水平,提示心功能已明显下降,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已经出现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如果再是患有较多基础病的老年人,那么他的危险分层会随之增高,随时会出现心源性休克可能,病属危重,放入“红区”更为恰当;④对于急腹症到底分属于内科还是外科急诊,一时间搞不清楚,需要医师协助分诊,但也有不询求于医师而自行直接分诊,导诊错误,导致患者周折再诊的;⑤由于体温测量不严谨,误将发热病人直接放入诊室,造成医疗安全隐患的: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见,冬日患者就诊途中室外奔波,由于电子体温枪测量时间短、瞬间测得体表温度,入医院门口站点测值正常,急诊分诊台候诊时部分医院仍使用体温枪测量,诊室复测水银柱体温计测值示发热,感染性疾病患者在诊室逗队伍人员紧缺或者临时调度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在就诊病员少或没有病员就诊的时候,分诊护士被调留期间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机率;⑥分诊台空岗:由于部分科室护士到其它岗位帮忙,或者临时找实习护士(或实习医师)待岗的情况,甚至空岗等管理问题。

4 分析原因

我区主要中医医院急诊科及急诊门诊预检分诊工作现况的形成,与地域经济、地区医疗水平以及各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分析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医院综合实力差、专科水平不突出、急诊科设置不健全:我们横向比较各地同级中、西医院急诊科发现,大部分中医院与同级西医院比较,无论是硬件还是处理处置急危重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2]。这种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但与此伴随的是同地区同级别中、西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会更为突出。急诊科与医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急诊科需要医院整体的综合实力作支持(或后盾),医院也需要急诊科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的时候冲在医疗前线。即便急诊科的水平再高,经急诊急救处理后的患者终将走向专科诊疗的路径。如果医院专科水平不能承接后续的系统诊疗,那么病人会在短时间内转至上级医院,出现“接不住病人”的现象,造成病员流失,急诊科充当了“中转站”的角色;在群众中会形成“中医院看不了病”的印象或口碑,使得急诊就诊量下降,大部分医院会“量体裁衣”的令急诊室以不同的形式及状态存在;当然,还有部分医院急诊科是应制度及检查需要存在的。

4.2  急诊业务萎缩导致的连锁反应,环环相扣,恶性循环:各中医医院急诊患者与西医医院相比,数量少、病情轻者偏多。而急诊患者数量的减少,在这个医院“自力更生”的时代,创收低下的科室难以受到重视,缺少院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及长期规划的科室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往往科室建设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病员少、业务量萎缩,不利于刺激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短期内迅速提高,医师成长周期长、水平有限,会导致急诊科整体诊疗水平不高,进一步流失病员。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果相继,恶性循环。急诊就诊量不高,急诊分诊工作也相应萎缩、科室建设不被重视、人员工作懈怠。

4.3  急诊科医护人员固定性差,分诊护士培训欠缺:由于急诊室创收少、奖金相对偏低、病人多面向急危重症,专业方向不够突出、成长慢等原因,经常出现急诊科医护人员“跳槽”、“调岗”等现象,再加上急诊科岗位多(抢救室、留观室、住院部、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护理部需兼顾全院门诊输液室、注射室等,女同志多产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紧张的情况。中医医院急诊门诊就诊量偏低,所以急诊分诊台工作人员被临时调离或调岗的现象时常出现;很少会把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护士放在急诊分诊台值班,由于年轻护士或者实习护士专业水平不足、临床工作经验欠缺,分诊工作中当然易于出现前面所提到的诸多问题。

5 寻找对策

5.1  加强对急诊分诊台护士的培训:对常见疾病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分诊分区进行周期化业务培训,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尤其是年轻的新进人员;定期业务总结、针对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学习,尤其是具体病案。

5.2  加强工作中的医护配合:对由于护士专业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分诊分区、不能准确评估的病员,多与搭班医师交流,做到勤观察、勤汇报、多求助。

5.3  爱岗敬业:医疗工作性命攸关,没有一颗“爱岗敬业、较强的责任心”,不论医生或护士都是干不好的,唯有“爱岗敬业、担负责任”才会在摸爬滚打的临床实践中成长与进步。

5.4  规范管理:科室包括护理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急诊分诊台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为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5.5  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发展急诊科:这是一切的根源,也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医院专科水平高、综合实力过硬,能够给急诊急救患者以后续治疗支撑,再对急诊科急救水平加以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转出率,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对急诊急救医疗水平的需求,才会步入中医医院急诊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跳出死局。

6 讨论

此项调查,涵盖了我区主要中医医院急诊科及急诊门诊,覆盖面广,其结果可以说明目前区内中医医院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整体而言,我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令人不满。对于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急诊分诊设置大都完善,分诊工作开展大都规范、有序、符合制度要求,急诊拣出率高、分诊准确率高,业内评价好,但内科较复杂疾患及部分危重症的分诊分区不够准确是其存在的普遍问题;急诊科不是独立科室的,急诊分诊设置普遍缺如,分诊工作开展不规范、不符合制度要求、就诊秩序差,急诊分拣工作由医师兼负,就诊高峰期医师工作压力大,关键时候护士配合度低,业内评价不高,急诊分诊工作存在较多漏洞、有一定医疗安全隐患。

7 结语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医院的前沿阵地,形成印象的重要窗口,易于产生社会“名片效应”[3]。急诊来诊患者往往具有病种杂,病员情况混杂等特点。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根本改变区内中医医院急诊分诊工作现状,不是在急诊科门口增加几个分诊台、固定几个护士专门从事分诊这么简单;想得到持久、自觉、规范的进步与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况,其核心的精髓是“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核心的基本点是“规范工作行为”、“注重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去建设急诊科、发展急诊科,使这三点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从而令得我们中医医院的急诊卫生服务无限接近人民健康需要与社会期望

[参考文献] 

[1]林玉贞,刘斌. 谈中医院急诊科的分诊工作[J].吉林中医药, 2003, 23(2): 41.

[2]丁邦晗,刘云涛,奚小土等. 全国 200 家中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5): 512-515.

[3]蒋进枝,陈汉跃,刘艳. 中医院急诊科建设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6):7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