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姜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姜洁,. 研究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20.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要点,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状况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的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护理对照。其中,对照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神内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处理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组患者的强迫症状等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方面,观察组、对照组(96.66%vs8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与疾病造成的身体负担、经济负担等关系密切。重视患者心理状况并进行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心理负担,患者康复状况理想。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心理状况;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220
基金资助: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与工作节奏的明显变化,加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导致各类疾病呈现明显递增发病的趋势,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程度,甚至构成生命安全威胁。脑梗死是脑供血障碍所致的脑软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患者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表现,从而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后遗症、身心状况。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时间选自2019-2020年,总计120例,均为经CT、MRI等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疾病患者,>60岁。纳入标准:(1)申报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具备治疗与护理配合能力;(3)初次发病患者。排除标准:(1)重症疾病无法配合参与患者;(2)意识障碍、精神病史患者。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参与。对照组中,男、女比例35:25;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66.80±6.20)岁;后遗症表现:肢体乏力患者35例,头昏患者15例,偏瘫患者5例,失语患者5例;文化程度:小学26例,初中32例,高中及以上2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37:23例;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66.60±5.50)岁;后遗症表现:肢体乏力患者36例,头昏患者12例,偏瘫患者7例,失语患者5例;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35例,高中及以上3例。分组后老年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老年患者用药指导、病情观察与检查、生活照护以及基础康复训练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根据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及康复认知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帮助其更好的了解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在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2)加强沟通。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主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采取适宜的语言耐心解答,建立患者信任感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依从性。(3)环境干预。安排病房时充分考虑患者情况,鼓励患者与病友沟通交流,在病友相互支持的基础上调动其参与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改善心理状况。另外,指导家属陪伴患者,做好患者病房环境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统计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老年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自制120份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全部有效收回。

1.4观察指标评分

以SF-36评估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取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健康、活力、情绪角色指标,总分均100分[1]

以SCL90评估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取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总分均4分[2]

1.5统计学分析

老年患者观察指标数据导入计算机处理,使用软件包SPSS19.0,护理总满意度以例(n)、率(%)描述,指标评分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对应检验值分别为(X2)、(t)。P值小于0.05情况下,表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2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为96.66%、85.00%,详细数据见表1。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组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n,%)

截图1742175963.png

2.2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83.50±4.50)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4.05±4.80)分、躯体健康评分为(85.50±5.50)分、活力评分为(85.80±5.80)分、情绪角色评分为(86.60±6.60)分。心理状况方面,护理后强迫症状评分为(1.20±0.20)分、躯体化评分为(1.30±0.30)分、敌对评分为(1.20±0.20)分、抑郁评分为(1.20±0.30)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1.20±0.20)分、偏执评分为(1.20±0.30)分。

对照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为(75.50±4.05)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5.20±3.50)分、躯体健康评分为(75.50±4.50)分、活力评分为(75.80±3.50)分、情绪角色评分为(78.70±4.50)分。心理状况方面,护理后强迫症状评分为(2.03±0.30)分、躯体化评分为(2.05±0.30)分、敌对评分为(2.05±0.33)分、抑郁评分为(2.01±0.20)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1.90±0.30)分、偏执评分为(1.80±0.20)分。

护理后以上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0.2356、11.5397、10.9001、11.4345、7.5636,P均<0.05;护理后以上心理状况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7.8313、13.6931、17.0627、16.2597、15.0384、12.8901,P均<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其中,老年人群占较大比例。当前,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是,基于疾病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等因素,导致患者病情稳定后有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明显后遗症表现,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另外,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患者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失语、肢体功能丧失后的心理打击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经济负担等所致[4]。常伴有消极心理情绪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下降,从而影响临床治疗[5]。既往常规护理中,在综合患者病情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病情护理、沟通交流,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护理,护理效果有限。心理护理干预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细化、优化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护理效果。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在予以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的掌握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环境干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调动患者参与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改善心理状况[6]。李一兵研究指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因语言、身体障碍后遗症问题,导致明显的身心负担。予以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进而提升生活质量[7]

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社会功能(83.50±4.50分)、生理功能(84.05±4.80分)、躯体健康(85.50±5.50分)、活力(85.80±5.80分)、情绪角色(86.60±6.60分)评分更高,强迫症状(1.50±0.20分)、躯体化(1.30±0.30分)、敌对(1.20±0.20分)、抑郁(1.20±0.30分)、人际关系敏感(1.20±0.20分)、偏执(1.20±0.50分)评分更低,且护理总满意度96.66%更高。组间观察指标比较,P<0.05。本文结果与黄雪珠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8]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满足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需求,可以提升护理效率,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露兮.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分析[J].饮食保健,2019,6(36):138-139.

[2]关鑫.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200.

[3]程红,徐耀凤,唐艳琳.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28-30.

[4]韩晓东.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05-206.

[5]沈丽凤,谈树萍.探究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2):358-359.

[6]李秀丽,邱志静,李思斯.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3.

[7]李一兵.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0,17(11):227.

[8]黄雪珠.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97-97,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