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分析
张薰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薰尹,. 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分析[J].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8.
摘要:
“一带一路”,力图通过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多边外交关系,与各方共同构建起一个优质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希望通过这一商贸途径能够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互利共赢,平等互惠,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文具体分析了“一带一路”的目的,实施“一带一路”的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贸易发展
DOI:10.12721/ccn.2021.157038
基金资助: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因而就现实的需求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恰逢其时。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国发起并建立了“亚投行”,初始成立“亚投行”两三个月内,只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个国家参与,追随、合作后劲非常迅猛,这说明中国具有引领世界经济繁荣的巨大潜能。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为10%左右,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降低。东盟一直是我国重点合作的对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自然也是一大飞跃。而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也正在进行当中。中国积极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这毫无疑问为我国的东部地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东北地区提供发展的新机遇。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却失去了曾经的发展势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东北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经济增长依旧不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通过“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东北将与欧亚大陆完成紧密的对接,东北对外的经济合作将日趋繁荣,东北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东部地区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中部地区力争成为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战略枢纽。东部地区是一个概念性的称呼,依据地理上的划分和传统的经济联系,东部地区分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地区。这三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圈。东部沿海地区内有我国著名的长三角经济区,包含了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在历史上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地,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经济实力异常雄厚,产业结构完整,人才资源丰富,注重创新,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环境的承载力已经接近上限,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等。南部沿海地区内有珠江三角洲,包含广东、福建、海南三省,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试验田,因而也最先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经济发展增速稳定。

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虽然不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但是位于内陆和内海两块开放区域的中间,可以说具备优良的区位条件,资源丰富,交通网络发达。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发展的滞后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转型遇到一定的困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山西、河南两省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于亚欧大陆桥的枢纽地区,因而可以针对产业基础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有所发展。中部地区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枢纽和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桥梁,就必须提高其交通和物流的能力。

二,西部地区力争成为新的战略“前线”,东北地区力求再次崛起

我国的西部地区相比较中东部地区一直比较落后,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也相对缓慢。要在西部地区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第一步必须要建设具备经济实力和潜力的城市群,以此为依托,大力促进向西、东南方向的对外开放,加大与国外地区的合作力度,并使这些城市群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较快的发展。

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东北地区必须加大开放的力度,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东北的再次崛起。积极构建“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深入的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保有重工业的同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工业。

三“一带一路”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不仅是陆上的对外开放与区域联动,也是海上的对外开放与区域联动。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中国的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每个地区都拥有机遇。更加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还要求各地在对外开放与区域联动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不仅一个地方要对外开放,各区域之间也要相互开放、相互协作,以实现整体上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很多人对“一带一路”与“1+3+7”自贸区、长江经济带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疑问。其实,这三者是相互配合、相互推进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1+3+7”自贸区可以被看作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试点,目的是试验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等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新制度、新规则在国内操作的可行性、难点和突破点所在,以寻找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行方案。如果将“一带一路”,“1+3+7”自贸区、长江经济带放在地图上就会发现,自贸区发端于沿海地区,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展;长江经济带位于中国南方,由西向东呈带状展开;“一带一路”则不仅涉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宁夏、新疆等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还涉及中国东部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很显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相互推进的关系,其中,“一带一路”是纲,“1+3+7”自贸区和长江经济带是目,纲举目张。下面以案例来逐一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为相关地区带来的机遇。

四、江苏为什么没有自贸区?

首先,江苏以长江为界,被划分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其中苏南经济比较发达,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占尽先机,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过去三十多年来,江苏的区域发展重点一直在苏南地区,因为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好,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强,主要官员的政绩也容易凸显,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苏北成了被遗忘的地区,其结果是,江苏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一直没有较大改观。这恐怕是江苏没有被选定为自贸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从必要性来看,在江苏地区设立自贸区的紧迫性并不是十分迫切。江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绩效并不令人满意。1980至1990年代,江苏的乡镇企业发展颇具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经济学理论界也开始探讨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所谓“苏南模式”。但过去这十多年到二十年,随着乡镇企业在全国各地的转制与民营化,“苏南模式”的概念日益模糊,江苏经济发展的特色也不再明显。因此,江苏没有入选中国的自贸区试点。但这是否意味着江苏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毫无特色,不可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如今,江苏“两个对接”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苏北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可以走向中亚、欧洲,向东可以走向日本、韩国、甚至北美和南美、大洋洲乃至全世界。苏南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比如,南通市委市政府最近全面对接上海的456战略已经确定,那就是四成农产品供给上海,五成企业与上海对接,六成产品和货物经上海港出口。另外,苏南地区的苏州,更是选派官员到自贸区挂职学习,全面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

参考文献:

[1]刘华,房乐乐.“一带一路”下中欧班列开通与对外贸易结构性动能转化——兼论政府与市场的差异化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47-150.

[3]陈丽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服装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毛纺科技,2020,48(12):93-9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