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容易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情况最为普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途径。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线性经济而提出的,线性经济是一种单向经济,其本质是单方面将资源转化为废弃物的一种过程。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双向经济,能够将废弃物再次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垃圾分类处理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探究。
1、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1.1垃圾分类的意义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4月,住建部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6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更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地区文明程度,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1.2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居民的生活垃圾多种多样,包括蔬菜残渣、废旧电池、纸制品等,其中既存在有害的物质、也含有完全未被使用过的全新资源。当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已将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一项重要工作,但公众对垃圾处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在这种背景下,虽然部分城市虽然设置了收垃圾分类投放的设施,开展了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宣传,但是并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的垃圾分类局面,人们对垃圾分类认识程度不高。
而在垃圾处理的环节,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还是无害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总而言之,垃圾分类需要提前筹划,坚持全城覆盖,完善垃圾分类处置链条。
2、当前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还都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对垃圾进行收运处理,各城市、各小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各有不同,大多数小区并没有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专业回收设施,部分有垃圾分类设施小区的居民也并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我国前期垃圾分类并没有较为细化的管理措施,对垃圾进行前期的回收后,接下来则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在当前的实践环节中,大部分只是对垃圾进行简单转运,出于垃圾处理成本的考虑,并没有选择在中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后期垃圾场处理垃圾的难度。
3.解决我国垃圾分类问题的措施
3.1提前筹划,坚持全城覆盖,完善垃圾分类处置链条,坚持末端配套先建设
3.1.(1)垃圾分类要坚持全域覆盖,提前筹划布局,生活垃圾分类分为三步,即“前端分类、中间分运、末端分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末端分处”,即建立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没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前端分类、中间分运”将无从谈起。在整体设计上应该先行规划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小分类大分流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小分类体系上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大分流体系分为装修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餐厨废弃物油脂、农林废弃物)
3.1.(2)在湿垃圾处理上,优先处置湿垃圾,强化硬件设施配套,以就地就近消纳为目标,提前规划设置湿垃圾处理设施场地。在干垃圾处理上,干垃圾采用焚烧方式进行处理,经过垃圾分类后,可以有效提高垃圾焚烧的热值。在可回收物上。按照“两网融合”要求,试点进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建设。在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上,应着手规划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处置场地,实现资源化处置。建立起垃圾的四分类设施(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为此,需要大胆革新垃圾处置利用方式,加强各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通过餐厨垃圾厂技改、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临时处置站点建设、湿垃圾末端处置站点建设等项目,提升末端处置能级,实现各类垃圾各尽其用,形成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3.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局部试点,协同推进
3.2.(1)城市可选取具备垃圾分类物质基础的一些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一是可以采取集中设点,每个居住区根据小区规模和人口分布情况,因地制宜设置投放点。二是充分考虑各小区人群的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采取“一小区一方案”,科学合理设置投放时间。三是开展好宣传动员,以入户宣传为主要手段,反复上门,发放宣传资料,实现垃圾分类知识与要求宣传到位。
3.2.(2)农村地区选择一些比较先进的村进行试点。一是上门收集,科学配置相应数量的收集员,驾驶专用车辆,每天定时上门收集村民分好的生活垃圾。二是辅助分拣,对分类场所中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二次辅助分拣,提高分类品质,确保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纯净度。三是分类运输,上门收集完成后,将生活垃圾送至每村制定的垃圾暂存点,按照四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存储。四是宣传引导,对分类不合格的村民进行宣传引导,引导村民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3.3建立规章制度,齐抓共管抓好“一盘棋”
3.3.(1)建章立制是根本。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垃圾分类之初就应该把制度“亮”在前面,要参考上海等城市经验,及时制定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同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增加编制,建立职责;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多员合一”的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坚持专业事情由专业人员做,着力打造专业化的垃圾分类队伍,完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加强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
3.3.(2)是要建立专项奖补的财力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对投入的设施设备经费专项列支,落实垃圾分类配套经费;把生活垃圾分类配套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明确支出方式和拨款渠道,落实日常运营保障,并专款专用,确保经费落实。
3.3.(3)建立“三级分层”的考核激励机制,第一级:市级对镇街;第二级:镇街对社区;第三级:社区对居民;对于考核合格的给予奖励。
3.4强化宣传,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3.4.(1)注重党建引导。充分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构建基层党组织带领下的居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同推进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以社区为着力点推进。聚焦城市社区,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者、楼长等力量入户宣传,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3.4.(2)入推进“家学社”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家庭、社区“小手拉大手”互动实践活动,力争实现教育一代人、影响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鹏.浅析基于循环经济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和发展建议[J].山西农经,2019, No.254(14):100+106.
[2]穷达卓玛,周鹏,周文武,等.西藏拉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11):29-32.
[3]李尊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方式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0):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