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为核心:西方家庭伦理观视野下的美剧《我们这一天》
张硕 葛光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硕 葛光和,. 爱为核心:西方家庭伦理观视野下的美剧《我们这一天》[J]. 国学研究,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26.
摘要:
美国家庭伦理剧《我们这一天》以一股清流般爆火中国,剧中浪漫互爱的夫妻关系与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反映出西方传统家庭伦理观在美剧中的表现特征。家庭是个体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来源,西方家庭伦理观中处于轴心地位的夫妻之爱,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性的亲子之情在以爱为核心的《我们这一天》中被淋漓展现。
关键词: 西方家庭伦理观;我们这一天;夫妻;亲子
DOI:10.12721/ccn.2022.157026
基金资助:

美国NBC电视台于2016年首播的家庭伦理剧《我们这一天》以一股清流般占据了很多家庭的屏幕。自开播以来广受好评,囊获了“第74届金球奖”“第69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等众多奖项。中国观众同样对其情有独钟,豆瓣上五季评分全超9.4。没有神勇无敌的超级英雄,没有烧脑玄幻的故事情节,没有炫酷抢眼的特效技术,甚至没有亲昵暧昧的限制镜头,《我们这一天》讲述的只不过是Pearson一家五口琐碎而温馨的家庭生活,然而它凭借温情治愈的魔力,为尝尽生活之苦的现代都市人带来了一场心灵洗礼。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既是个体获得归属感与社会认同感的来源,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不同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传统家庭观,西方社会的家庭伦理观以夫妻关系为主轴,以爱为核心,以个人本位及契约人伦关系为基本。本文以西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视角对美剧《我们这一天》中的夫妻伦理关系、亲子伦理关系展开论述。

一、夫妻伦理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的轴心为夫妻伦理关系。不同于东方家庭伦理关系的父慈子孝,西方家庭的形成围绕夫妻而展开,夫妻关系是基于爱情的,与家庭背景、相貌、收入等无关,崇尚“爱情至上”,法律对于婚姻的约束使得契约人伦关系得到保障,奠定了夫妻平等关系的基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考察家庭伦理时,首先考察的就是夫妻关系的伦理性,因为在他看来,家庭之为家庭,首先是有“夫妻”,然后才有“父母与孩子”。夫妻本来是社会上的两个独立的“人格”,他们因有自然的性的吸引,有“爱”的精神性纽带,经过“人格”的相互认同和爱慕而使两个独立的“人格”以“婚姻”的法律形式结合为一个同一化的“人格”,这才是“合情合法”的“婚姻”。这样,夫妻关系伦理的首要原则是平等的爱,是独立人格因内在的需要通过认同、爱慕另一个“他者”而相互认同产生新的同一人格。《我们这一天》以西方家庭中的夫妻伦为主轴。丈夫Jack家庭背景一般,酗酒还家暴的父亲和战亡的弟弟带给他心理创伤,妻子Rebecca的优渥家庭给他压力,以及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时刻都磨练着他的意志。但他却又是一个乐观坚强的男人,他教给孩子智慧和勇气,带给妻子浪漫和依靠。Rebecca家庭条件很好,但是一直受制于强势的母亲,当她爱上Jack后,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与一穷二白的Jack成婚。原本抵触要孩子的她,却因为对Jack的爱而生下三胞胎,努力成为一名坚强的母亲。本剧着重展现Jack与Rebecca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相守的故事,即使有了孩子,有过争吵,两人仍旧恩爱如初,将另一半置于任何事物之上,甚至超过孩子,这折射出西方家庭伦理中以夫妻关系为轴心的特点。正如Jack向妻子告白,“如果为人父母满分是十分,我可以为你做到十一分,不,十一分是给孩子的,十二分给你。”相互平等,相互爱慕的夫妻伦理关系,构建起了《我们这一天》中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基石。全剧自始至终,Jack与Rebecca的“夫妻之爱”无处不在,即使被孩子消耗了很多精力,Jack与Rebecca仍然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对方。因为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婚姻是个人的事情,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感性化,所以夫妻关系被置于首位,以灵魂般贯穿于西方家庭伦理关系的始终,这一点在《我们这一天》中得到充分展现。 

二、亲子伦理关系

西方人强调自由、民主、个性、独立。基督教宣称的“人人平等”思想使得西方父母无法将自己凌驾于子女之上,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子女在父母眼中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抉择权,因此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在子女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和子女平等对话,尊重子女的意见。当子女面对某些难题时,他们通常只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而不是全权代替子女作出决定。黑格尔也对“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做出强调,他指出父母有“义务”对小孩进行“教育”,向小孩“灌输伦理原则”,其涵义和目的是要“破除子女的自我意志,以清除纯粹感性的和本性的东西”。与东方家庭观中子女对父母的“服从”推广为臣民对君主的“孝忠”不同,西方家庭伦理观不是在国家巩固家庭伦理关系,而是家庭伦理关系在向社会、国家过渡中的“解体”和“消亡”,因为当父母完成了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变成了独立的人时,家庭关系就分解为社会关系了。《我们这一天》中父母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与东方家庭观中父母对孩子的指令与教化不同,本剧所展现的亲子关系更具有西方典型性,是父母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构建起的平等对话。比如Rebecca为黑人养子Randall甚至付出了比自己亲生儿女更多的心血,努力去学习黑人的教育理念。妹妹Kate因自身肥胖被伙伴嘲笑,Jack安慰她:“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公主”。当哥哥Kevin指责爸妈只关注弟弟妹妹时,Jack马上蹲下身说对不起:“我知道我年纪比你大,但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爸爸,我要照顾你们三个,我在努力,对不起,我本该在你身边的,我以后都会在你身边。”在亲子伦理关系面前,《我们这一天》营造出平等尊重的温馨氛围。不同于国产剧中父母对子女用心良苦的书写,本剧真实面对第一次做父母的手足无措,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家长权威,从而赋予亲子平等的人格。这种影响对子女来说是极为深远的,甚至在三个孩子遭遇中年危机时,也都是在父亲的言行中找到突破口,而且他们也把这种影响传递到下一代身上,西方亲子平等的思想得以彰显。 

结语

忙碌而繁杂的生活中,人们分享给家庭的时光似乎正在被很多事物所榨干。《我们这一天》凭借对西方传统家庭关系的深入细致刻画,理想化表达,向观众娓娓道来浪漫动人的夫妻之爱,平等温暖的亲子之情,家庭的温馨氛围充斥荧屏。这是一部极具特色,温暖亮眼的诚意之作,展示出了西方传统家庭的伦理观念中许多令人动容,为之向往的一面。虽然生活充满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家庭总能带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就像该剧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具有哲思性的台词一样,“学会接受生活强塞给你的这颗酸柠檬并把它酿制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水。”Pearson一家正是将生活的酸楚,用爱去包裹,依靠家庭神奇的魔力幻化成甜美,给人以力量。

参考文献

[1]吕晓志,娜日苏.时序倒错的艺术——评美剧《我们这一天》[J].中国电视,2019(03):94-98.

[2]邓安庆.家庭伦理在中西伦理学中的不同地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06):108-110.

[3]徐姝斐.美剧《我们这一天》人物塑造分析[J].当代电视,2018(08):24-25.

[4]辛笑颖.从《我们这一天》透视美国家庭在亲密关系中的表达[J].艺术评鉴,2019(14):155-156.

[5]马瑾,李兆福.夫妻与亲子:中西方文化家庭伦理观比较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3):278-28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