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友爱伦理研究
于溪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于溪婷,. 亚里士多德友爱伦理研究[J]. 国学研究,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3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亚士友爱伦理,肯定友爱这一伦理关系,对友爱在当今社会上的发展有着新的思考,在经济社会高度的发展今天,友爱同样重要。
关键词: 友爱伦理;朋友;友爱论
DOI:10.12721/ccn.2022.157030
基金资助:

新华字典中对于伦理的定义为,伦理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它是一系列指导行为的关键,也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美国《韦氏大辞典》中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讨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与义务的学科。通过中西方对于伦理的定义中分析,友爱就是一种伦理,首先友爱必然是讲述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问题,其次,友爱也必定有评判标准,也会有好坏之分。此外,借用黑格尔的的看法,一个人看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勇敢,节制的人,还只是个人的德行,是自由意志的主观内心活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上才会涉及伦理。关于友爱伦理,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做了系统的分析。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八、九章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友爱进行了讨论,他写到“对朋友的爱是自爱的延伸,好人对待朋友像另一个自身”,亚里士多德肯定了友爱在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在其遗嘱中就将自己的家人,妻子拜托给朋友们照顾。“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就其在亚氏伦理学体系中的地位而言,它不仅是亚氏伦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体系其他部分的问题,诸如善、德性、幸福、快乐等,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与之融为一体的问题。国内学者申白军的专著《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着重于“友爱论”的评述,但其所涉及的,却几乎是亚氏整个伦理学体系。因此可以说,这部专著既是对于亚氏“友爱论”细腻深刻的论述,又能使读者从这一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统观整个亚氏伦理学的基本内涵。亚氏“友爱论”的研究,在申白君这项研究之前,在国内伦理学界尚属空白。

谈到“友爱论”的广度和深度,那么可以说,亚氏借这个理角度所揭示的,几乎是古希腊城邦从家庭到社会的全部人际关系。当然,作为“友爱论”,亚氏重点探讨的是城邦社会人际关系的友爱性质、可能性及其限度等。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使一个人去追求明智与智慧,从而追求理智的完满活动的那种德性就是友爱。因为,这种德性的感情,不仅追求着美的和善的事物,而且追求能够完满地着眼人的生活来理解和实践这种善这个目的,并且,如果有朋友同样怀有这样的旨趣一起追求这样的活动。假如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德性,那么与这样一位德行崇高的朋友最值得一起从事的活动就是很好地沉思人的生活。诚然,这种沉思的生活一定不能存在经常性的匮乏。在匮乏的状态下人们不能够沉思,但是,一个人能够不匮乏地生活,决不等于他就能够沉思地生活。因为要沉思地生活,除了发生的思想的好奇之外,还必须获得有德性的朋友。因为,沉思人的生活是一件人所能够从事的活动之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活动,这项活动若仅仅是不经意的随意发些议论便与沉思无关。而如果要尝试把它进行得好,就非有有德性的朋友不可。可见,朋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人格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亚士伦理学更也强调友爱积极地一面,就亚里士多德本人而言,对于友爱他也是极为信任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让自己信任的朋友担当遗嘱执行人的习俗,充满信任感的友爱也是古希腊城邦居民交往十分密切的原因之一。

此外,友爱是有条件的,友爱有其独特的性质。友爱具有相互性的特点,亚里士多德曾说,双方互有善意还构不成友爱, 因为 “人们常常对他未曾谋面而他相信是好人或有用的人怀有善意,在这样一些人中,可能某个人也对他抱有同样的善意,这是互有善意而互无察觉的情形。这样的两个人怎能说是朋友呐”。这就如双方都具有爱的能力而没有加以运用的情形。如果能力没有付诸运用,它就还不是实际的状态。所以友爱还必须互知善意,即相互抱有的善意均为对方所知晓。显然,只有当两个人不仅互有善意,还要互知善意时,这种善意才会促使他们去进行共同的活动,发展相互的感情,简言之,使他们形成友爱。友爱还不仅意味着相互的善意,它同时意味着双方相互的享有属于友爱的善,感情和快乐,在这种关系中,友爱的双方总是相互把对方看作是属己的。朋友是我们想得到的并希望作为自己的东西而占有的另一个人,这是友爱最古老的性质。友爱讲求相互间的付出与感知,互动感较强。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于友爱的讨论,使其从自我中心的伦理学走到人际关系的伦理学,从个人的德性的伦理学走到人际伦理的伦理学。从他关于友爱同自爱的关系的讨论中引出了足够的蕴意,我们就可以合理说,他的友爱论也像他的德性论一样是基于人的自我的。友爱不仅涉及朋友间的爱,也涉及家人之间,爱人之间的友爱,友爱让个人成长的历程更加完善,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古时,中国古代先哲注重友爱,众所周知的俞伯牙与钟子期,李白与汪伦间的友爱,友人间的承诺更是重于泰山。西方国家,从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友谊再到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对于友爱的刻画,都在证明友爱的重要地位。当代社会,对于友爱并无较多感人事件,甚至有人质疑友爱是否属于人伦理关系的一种,侧面突出了当代人对于友爱的漠视,对于友爱边界感的缺失,对于友爱失去了判定能力,细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我们可以对友爱进行重新梳理,在重新审视友爱这一伦理关系的过程中,对于现代友爱伦理关系进行一个新的思考,重新塑造友爱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洁.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伦理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 余太盛.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3] 钟晶珍.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 刘学坤. 西方友爱伦理的观念史考察[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2(02):90-99.

[5] 何为. 友爱与正义: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八、九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