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丁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莉,. 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413.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脾虚体质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措施,实验组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还有中医体质辨识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数据显示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的发病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经过干预措施之后的实验组儿童中医体质辨识评分显示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在脾虚体质儿童身上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更有利于积极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也能有效改善儿童的脾虚体质,值得推荐。
关键词: 中医保健干预;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413
基金资助:

引言

在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里面,主要会有两大方面影响到人的体质,一个是先天遗传,另一个就是后天养成。据不少研究都有表示,当代儿童的体质逐渐在下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脾虚体质儿童[1]。从古至今,孩子们的生长发育都是社会各界中十分关注的一大重点,尤其是在脾虚体质儿童群体中,更是受到了不少家长和儿童保健者的注意。对于脾虚体质的儿童来说,不但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甚至该类儿童也更容易出现患病情况。对于大部分的脾虚体质儿童来说,家长喂养不当是导致该体质的重要原因。脾虚体质儿童大多会表现为肤色蜡黄、身材矮小或者是腹泻等临床症状,所以该类儿童还容易患有感冒、睡眠不佳或是食欲不振的表现,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中医五脏之一就有脾,脾部和胃部同受水谷,因而为生命动力之源。脾可以主运化、主统血,输布精微,故一旦出现脾虚,就会发生运化失常,进而导致患儿体内营养吸收不良,甚至还可能出现失血等临床症状[2]。在中医学领域里面,脾除了具有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外,可能还会影响到神经、免疫乃至内分泌等多种系统的功能。通过中医保健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帮助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是否准确,本次特选取了近一年来本院收治的102例脾虚体质儿童,对其进行了对比试验,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脾虚体质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分两组,每组51例。实验组有27例男,24例女,年龄0~3岁,平均(2.12±0.41)岁,平均身高(83.2±3.6)cm,平均腰围(47.1±1.2)cm,平均体重(12.8±1.9)kg;对照组有25例男,26例女,年龄0~3岁,平均(2.17±0.45)岁,平均身高(84.1±3.6)cm,平均腰围(46.9±1.6)cm,平均体重(12.9±1.5)kg。本次试验已经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且入选儿童的家属也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次所有入选儿童全都符合脾虚体质的相关诊断要求,并符合以下几点要求:患儿的身体瘦弱,且易疲劳,日常生活中精神气差、爱出虚汗且不爱活动;日常饮食上食欲不振,饭量偏小;生长发育中小儿的身高不达相应标准,但智力发育均正常。本次两组儿童在基本资料上的差异对比显示无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西医方面的相关保健护理措施,叮嘱门诊治疗室的相关护士严格按照医嘱查看患儿的病情,并积极促进患儿接受康复治疗。

实验组患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几大方面:(1)中医技术实施。首先要做好穴位的贴敷工作,在患儿的双侧足三里穴位置,贴上健脾固元膏贴,每日贴1次,每次需贴满2 h方可揭下。随后对足三里穴开始按摩,两个小腿的外侧、在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的地方有足三里穴,同时这也是全身性强壮穴。每天医务人员都要在该位置为患儿按摩10 min左右,长此以往,能够有效强壮患儿的消化系统,进而加强患儿的人体吸收功能,并适当改善蜡黄肌瘦的情况。做好捏脊工作,在为患儿提供捏脊服务的时候,医务人员需要站在患儿的右侧,并叮嘱患儿保持俯卧的姿势,用两只手将患儿脊柱两边的皮肤上托起来,随后一直从尾骶部位向上移,直至到达颈部位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次,每2日进行1次捏脊。通过为患儿捏脊,能够有效帮助患儿运行体内气血,从而有效改善因积滞食物而导致的胃肠疾病等,同时也能大有益于肺系统。通过捏脊,小儿可以获得一定安神效果,从而有效改善小儿夜里啼哭或是睡眠不稳的现象,并对小儿遗尿乃至多汗的症状等也都会产生一定裨益。(2)中医食疗。食物和药物之间所具有的不同属性,能够有力影响到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因而也就意味着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效果。所以在食用药膳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患儿的实际年龄,并且需要通过专业药膳师的许可。对于本次选取的患儿来说,其年龄十分小,所以更要做到因人而异的食疗。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来说,一些小米粥、汤汁或是羹类、膏体类会更有利于其吞咽或脾胃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可以为其选取米粥等来作为食疗的主食,而具体所食用的粥方则需要结合患儿的生理情况,应用有匹配性的配制和蒸煮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对于一些赤小豆或是山药红枣、薏米等带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来说,可以直接和米类和谷类一起蒸煮,需注意像山药、芋头等体块较大的食材还需要先切小块或是剁碎,后方可用文火煮粥;如果是对于一些生姜等新鲜食物来说,需要先进行洗净切段,随后方可一同送往煮粥;对于一些芡实、白茯苓或者是莲子等带有药用价值的中药食材,需要事先将其研磨成粉,再添加适量食材一同送往煮粥。在为患儿制作食疗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小儿不抗拒食用,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调味品,比如油盐姜葱或是白糖等。医务人员在为患儿喂食的时候,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3)中医保健。为入院患儿建立婴幼儿保健系统,对婴幼儿住院期间的整个生长发育都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评价,特别是要将其跟同龄健康婴幼儿进行对比,以此来寻找差异所在。除了进行上述常规检查以外,还需要查看婴幼儿对于声音的实际反映情况,查看其听力情况如何,因为不少脾虚体质的患儿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的情况。一旦婴幼儿的听力下降,那么将会直接对其语言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发音不准,更有部分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聋哑情况。除此以外,听力下降不但会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产生影响,因为语言滞后还将可能会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乃至社交造成影响,从而给患儿的家庭造成一定负面阴影。如若发现婴幼儿有问题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并定期在医院开展婴幼儿讲座,以此来正确指导婴幼儿的家长如何面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存在疑惑的家长及时解答。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以及其发病率、中医体质辨识评分情况等逐一展开观察与记录,本次中医体质辨识评分主要包括体质量情况、生长情况还有营养补充情况等几大方面,总分设置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体格发育对比

在两组干预之前,对本次入选患者已进行体格发育的对比,发现两组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并无意义,P>0.05,在经过干预之后,发现两组在身高和体质量增长两组数据上的组间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1.png

2.2两组发病率等对比

实验组发病率是11.76%,对照组是37.25%,实验组的体质转正常率是27.45%,对照组是1.96%,经对比这两数据的组间差异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2.png

2.3两组中医体质辨识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在中医体质辨识评分上的差异无二,但护理后明显可以看到实验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3.png

3讨论

客观方面来说,人的体质共包括心理形态、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等几大方面。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加之医疗技术的进步,让儿童保健方面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结合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对脾虚体质儿童进行中医药保健的时候,最常应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服用药膳、捏按脊穴等几大方面,而且不少研究都已经证实,这些方式在应用于脾虚体质儿童中切实有效。这几年我国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领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脾虚体质的患儿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整体而言效果式微,而应用中药则效果理想,这一点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也能看到。

本次研究里面,应用的是中医健脾法,主要采取了药膳护理、捏按脊穴、穴位敷贴等几大方式,最终也较好地改善了患儿的体质。在应用药膳护理的时候,主要会用到山药、茯苓太子参等药材。太子参,又经常被称作为是童参,经常在药食中见到,能够一药两用,应用于人体中可以实现补肺健脾或是益气生津的效果。而茯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用菌类,能够健脾安神,因此大多用在失眠多梦或是脾虚食少等患者治疗方案当中,茯苓里面还含有多糖,可以保护人体的免疫器官,并对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有着强化功效,因而服用后可以显著增强人体的抗病效果[4]。山药又被称之为是怀山,跟太子参一样具有一药两用的效果,能够补脾补肾,实现益气养阴的目的。薏苡仁的效果则比较常规,可健脾利湿,该药材中也含有多糖,同样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采用捏脊法主要是按摩膀胱经和督脉两大部位,所以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并适当调和机体的脏肺功能,最终通经络、促进气血循行,所以该方式大多用在厌食、脾胃虚弱或是便秘等治疗方案中[5]。根据有关研究可知,捏脊后可有效促进胃液的分泌,从而加强胃蠕动,因此胃部对于蛋白质和淀粉等的消化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并且捏脊法操作简单,也不会导致婴幼儿发生不良反应,所以更多患儿及家长更愿意接受此法。而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当属最为广泛,并且此方式的治疗效果极为良好,步骤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安全指数非常高[6]。在对脾虚体质的儿童应用此方法以后,效果甚好。所谓穴位贴敷疗法主要是将防风、白术等制好的健脾固元膏敷贴在人体的固定穴位上,通过这些穴位,药物能对经络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最终调理气血和脾胃,并有效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快速回归健康体质。穴位贴敷疗法除了效果理想以外,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消化不良或是免疫力弱等患儿来说,能够很好地实现病情防治功效。

在本次研究结果里面,实验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中的身高和体质量增长情况显示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质转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均显示有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的中医体质辨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这一数据就表示对于脾虚体质儿童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是有利于患儿的康复的,而且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综上可知,临床在收治到脾虚体质的患儿以后,采取相应的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必不可少,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长发育,并且还有利于帮助患儿尽快回归健康体质,所以该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在本次方法里面共采用了药膳疗法、捏脊法、穴位敷贴等几大方法,最终疗效明显,但若是单纯应用其中一种方式,最终的效果可能较为一般,故而临床更建议采用多种中医保健方法,以期获得更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