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何丽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丽梅,. 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 当代艺术,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11.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前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改革,从原本只看重单一的唱歌技能教学和培训逐渐发展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且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乐器的学习。现阶段,在此基础上,中学音乐教学更是逐渐发展成为以四大领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变,体现了中学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综合性艺术表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探究了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最后讨论了综合性艺术表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综合性艺术表演
DOI:10.12721/ccn.2022.157111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逐渐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得到推广和落实,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其艺术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综合性艺术表演,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学习,更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上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艺术表演过程中充分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一、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音乐学习基础是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综合性艺术表演就是综合演唱、演奏、舞蹈、舞台剧等各方面的艺术,开展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综合性艺术表演方法的开展对学生合作能力、律动、乐曲创作、音乐评价等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从音乐课程本身进行分析。一方面,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教学性质以及教学理念。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音乐课教学中必须要突出音乐课程人文性、实践性以及审美性这三大特点。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利用其综合性这一特质不仅能够有效突出音乐课程特点,实现学科的综合教学,同时还能够完美体现音乐课程的三大特点和特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综合性表演教学,还能够有效体现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由于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中学阶段,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地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利用综合性表演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音乐中的情感具象化,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其次,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学生其思维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的不断增强,在问题解决方面,学生能够进行两种对立理论的比较,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冲过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进行问题的考虑,而通过相关实践可以得知,在现阶段利用综合性艺术表演这一教学模式,更能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对音乐等抽象事物的认知规律[1]。最后从教师层面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中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而教师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引领和主导。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个相互独立并且相互矛盾的存在,他们是一个整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应用,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发挥出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选择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积极性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对课堂纪律进行维持;并且由于受到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影响,情景剧等大型演艺性表演形式很难在全体同学中开展。

对于学生来说,因为综合性艺术表演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且学生更加期待内容丰富、音乐活动多样化的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课堂。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部分学生面对表演类活动时比较胆怯,很难对其进行引导,而且,若是无法将音乐知识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或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也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2]。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也会有一定的依赖性,若是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不足,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模式的作用的发挥。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对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也不会专门完善音乐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部分学校内部仅有电子琴等常见的音乐乐器,并不能够满足课堂中学生的需要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对课堂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本身,综合性艺术表演虽然是以表演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其本质上并没有脱离教材而单独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追求片面的多样化和确幸而脱离教材的主旨,若是这样,那么教师就忽略了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其情感内涵的反应,这就是单纯的实践活动课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把握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主旨。由于综合性艺术表演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教师需要从表演的整体出发,挖掘教材中具有综合表演方式的内容,然后通过多种教学工具应用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可能难以体会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其他方式等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学习《楚商》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其中会涉及到古代的乐器,比如编钟、埙和骨笛等,大多数学生可能对这一类古代乐器不太了解教师则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历史和演奏方法,与历史和语文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开展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的基础。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将这些乐器的音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且在现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在播放这些乐器的演奏场景,可以让学生模拟场景教学表演,表演过程中能感受到这些乐器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

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其他教学方式,若是教师不能够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和安排,那么很难维持课堂秩序;而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太过复杂的处理和设计,那么就会偏离音乐课程本身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想提升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那么就要不断对教学方式等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在音乐教学期间,需要综合表演需要利用好舞蹈、文学等学科,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其实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艺术表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表演中,在创作中,在舞蹈或者与音乐的结合中,感受教材中的音乐素材所带来的艺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若是将唱歌与舞蹈相结合,那么教师一般都会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实现唱歌和舞蹈的结合比较困难。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率先利用舞蹈韵律感,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风格,降低学生的学唱困难,帮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本身。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然后播放一段律动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学生在舞蹈中演绎音乐、感受音乐,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科学结合音乐与舞蹈,让舞蹈能对音乐的灵魂进行展现,同时在综合音乐与舞蹈教学中,也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同时,教师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需要对各种艺术形式与音乐进行完美结合,在各类艺术形式结合前,需要做好整合,确保各类艺术形式的创新性,并且能让各类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表演艺术的合理编排与创新,能为学生艺术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三)利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对于音乐课程本身来说,要想对学生进行学科评价,那么可以通过考试与测验、音乐实践活动以及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3]。而对于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方法来说,其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其艺术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突出其趣味性,利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进行《楚商》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送友人》音乐情景剧的创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和剧情的讨论,然后根据剧本创编台词,最后分角色进行情景区的表演。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脱离课本本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创作。在各小组汇报表演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和定级,设立不同的奖项,例如优秀表演小组,创意表演小组、最佳搭档小组、最佳剧本以及优秀表演之星等,尽量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获得奖励。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增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融洽生动的课堂环境氛围。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性艺术表演作为一种音乐为主,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的实践表现活动,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实现了对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付莉,付丹.合唱表演艺术的创新及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用性探究[J].戏剧之家,2018(5):156-157.

[2]杨瑞芳.合唱表演艺术的创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用性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11):P.99-99.

[3]包琳奕.合唱表演艺术的创新及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用性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12):2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