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向着信息化的道路前进,将学习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补充学习资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构建一个更好的知识体系,提高班级的教学品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充分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融合时,使用信息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的视野和眼界。因为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教学时教师不论是使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还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课前导入,这样的教学方式都和传统的书本知识学习是存在一定区别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所存在的魅力,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在教师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一定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的教学工具要求也是非常单一的,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这样的学习氛围也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的枯燥乏味。但是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也就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格局,使学生可以充分接触到不一样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模式,从而以多样化的角度去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并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教师统一规划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备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询相关资料。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教师会进行数学资源共享,所以本校数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设备来查询数学资料,添加书本上所没有的数学知识点,在丰富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另外,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在理解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将那些抽象的内容用更加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同步提升数学成绩。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导入环节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喜欢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进行灌输教学,认为讲解到位,学生必定能够理解,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忽略了一个事实,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花费再多的时间、精力,学生的学习都是这样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知识的呈现形式,用形象、生动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深奥、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基于此,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运用信息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其产生主动获取新知的欲望,实现高效学习。
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阳阳家春节时拍的全家福,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只见教师用鼠标拖动照片,一张只拖动其长度,图片中的人迅速变胖,原先的美感没有了;一张只拖动其宽度,图片中的人迅速变高、变瘦,也失去了美感;最后一张,老师同时拖动原来照片的长度和宽度,没有失去美感。这时,教师出示了几张图片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分别写出后面三张图片和原来图片长和宽的比并化简,看看有什么发
现?学生们兴趣浓厚地进入了学习中。
(二)妙用信息技术,明确教学目标
妙用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最大助力,可以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数学学习基础的同时增强学习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课程教学标准对学科教学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调整教学目标并制定更加明确的教学方案。在此期间,还应当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科教学质量带来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将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图形的定义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和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四种图形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为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不同照片,从而让学生可以快速指出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图形是梯形,并让学生们之间相互讨论判断图形形状的依据。在这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还学过其他由四条线段构成的图形,并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形状相同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是否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同。接下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标准,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探究更多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相关的知识。
(三)巧用开放资源,促进学生探索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拓展,致使学生的学习素材有限,难以实现突破和提升,作为数学教师,对此方面应该引起重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寻找、整合、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打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具有多种获取知识信息的可能,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在教学小学数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打开I Pad,到互联网中寻找不同年份的年历,然后观看不同年份的年历,看每个月份都有多少天。学生们将不同年份的年历进行比较,发现除了2月外,其他月份的天数,不管是哪一年,都是固定的,4、6、9、11月都是30天,而1、3、5、7、8、10、12月是31天。而2月非常奇怪,有的年份是28天,而有的年份却是29天。在此基础上,教师告知学生,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教师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查找原因,学生们通过观看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视频,知道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程标准的执行,信息化教学已经变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的深入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展示出数学的精彩,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深度、广度和温度。
参考文献:
[1]朱文秀,张以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途径[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567(12):70-72.
[2]王丽萍.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34(11):52-54.